志工溫馨送餐 關懷獨居年長者
張育涵/台中報導
為了讓行動不便、獨居無能力備餐、抑或子女上班無法照應的老人家能吃到健康營養的便當,台中市社會局與多家基金會協力辦理台中老人送餐服務。送餐到府,除了送便當到老人家手中,更為關懷他們,及時給予援手。
財團法人台中市私立慈心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位於台中市神岡區。他們為老人的送餐服務是當時台中縣的先驅。1999年9月21日921大地震,慈心基金會投入震後救援服務,在救護站發現不少老人家營養不良。當時的志工細心觀察,發現這些老人家的孩子沒在身邊照料,大多沒有備餐能力,或是煮食沒有依照身體狀況配菜、一天只攝取一餐,導致健康每況愈下。慈心基金會便是從此開始老人送餐服務,從921地震的30多戶老人家至如今連同身障人士700多戶服務對象,16年來如一日。
廚房人員依據不同需求打菜
老人送餐服務,不只需要愛心,更需要耐心、以及細心。服務對象的增加,讓慈金基金會的負荷增重,從備餐到送餐,需要的金錢、時間、人力,數量之龐大。老人家慢性疾病忌口多,為了配合每位老人家的營養需求,慈心基金會請營養師為每位服務對象配出適合的餐食,現今每日的便當種類便有30多種。不只餐食需要個別化,配菜的軟硬也需要特別注意,口腔功能的退化,需要配合個別老人家的口腔狀態將菜的軟硬調整的剛好;若是有糖尿病的服務戶,餐點也需要額外煮,配合少糖少鹽的原則。甚至老人家的喜好也會考量到,讓他們每一次都能吃到最好吃的便當。龐大又須個別特製化的便當,備菜開始便是浩大的工程,每日的上午5:30,基金會的廚房便已經開工,前一天下午也會先準備些許備料。
送餐,也是大工程。早期由志工負責送餐,不過因為現今服務對象數量龐大,志工完全無法負荷,並且送餐是不能間斷的,若是志工家中有事也不好配合送餐 。慈心基金會提供有能力負責送餐的身障朋友、二度就業的服務戶工作機會,因此目前大多志工是有支薪的,慈心基金會的社工督導蔡惠萍說到,再多薪水也比不上他們的愛心服務。這些原先需要幫助的朋友,有能力建立經濟基礎並且有機會幫助更需要幫助的對象。
104年志願服務人員特殊訓練課程
送餐過程,也是狀況不斷。因此每位負責送餐的志工都需要在基金會內接受培訓,即使培訓通過也需要每年定期接受教育培訓的課程。課程主要教導志工面對個別突發狀況的應變方法。蔡惠萍便提及,曾發生志工送餐時發現家暴的個案,所幸及時發現,後來通報警方介入幫忙。因為志工送的不只是便當,更是送一份關懷,配合志工與個案都是長時間接觸,所以及時觀察個案任何變化,例如平時坐著等志工的老人家,突然變成在床榻上等著,志工便會上前關心,給予適當的幫助。
若是天氣因素不佳例如颱風,送餐服務便會停止,志工會在前幾天送餐時多帶一份代餐,如:饅頭,讓服務戶能在沒有送餐的日子仍然有餐食。
發放紅十字會捐贈食品(低渣調理包)
台灣正式邁入高齡化社會,老人人口數的上升不可小覷,老人照護的問題更是極需要受關注。台中市政府近年規劃的「托老一條龍」,為未來所希望打造的「友善樂齡、幸福台中」開始新的步伐。為此社會局與眾多服務老人照護的基金會,例如:慈心基金會,研討未來如何將照護機制更完善化。「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再完善的政策也比不上老人家的子女們能更關懷他們。
照片提供:財團法人台中市私立慈心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