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第一次 (藝術生活化 之三)
我的第一次 (藝術生活化 之三)
這是最近談藝術的第三篇,不是介紹藝術而是談論藝術和金錢,尤其是增值,無關的那一小部分。
藝術,無論是以藝術為職業或只是藝術欣賞者,除了臨場享受之外,藝術品比音樂方便,還可以擁有和收藏。藝術市場和拍賣公司難免會以大幅增值的實例來鼓舞收藏者,事實上他們說的都是大富豪或大收藏家,在那個封閉市場裡,那是可能的。致於一般老百姓,參觀免費展覽,欣賞之外還願意掏腰包去購買的,已經很難得。台灣以前太貧窮,花錢在藝術品上簡直是浪費,塑膠大王家裡可能擺的是永不凋謝的塑膠花。當然還是很美,不增值也不浪費。
說說我的經驗,我如何將我的第一次獻給了他。
二十八歲剛結婚,上班也沒幾年,有一天看到一家新開的民藝品店,一個不顯眼有點破舊斑駁的小東西。可能是全店裡最低價的,卻也要六百元,那時薪水才幾千塊。穿著運動服裝身上沒半毛錢,跑到鄰近一家熟悉的雜貨店,向老闆借了六百,馬上回頭去買了下來,這顯示我對於欣賞美的眼光和積極果斷。難怪很多朋友不懂我為何能娶到這位漂亮的老婆。
當下我腦海裡冒出兩個想法 :
他一定走過很長的人生之路,能在這大水缸旁坐下來休息真是福氣。
好慈祥的老人,我以後能不能達到這個境界。
六百元簡單一件收藏,是我的第一次,我也愛他將近五十年,不但是始終如一,越老越能體會和羨慕他的幸福。年紀輕輕就有那麼保守的思維,注定一輩子作不了大生意,以家庭為中心,很認真生活,天天回家吃晚飯。
一塊石頭、一個水缸、一點樹陰、微風些許,人生何所求? 夫復何求 ?
藝術最簡單的定義就是【非必要性】可有可無。
藝術的重要性在於他的價值,和價格無關。
藝術的價值在於他的內涵,以及欣賞者和他的共鳴。
公民記者 謝明海 2016-02-18
延伸閱讀:
有形物質的價值 在於他的無形意義
https://www.peopo.org/news/299425
藝術生活化
https://www.peopo.org/news/299181
2014-06-11 今日新聞(新頭殼報導)
衛福部國民健康署今(10)日公布一份調查顯示,台灣年長老人明顯「自我感覺不良好」,有6成老人認為自己是體弱多病,另外有超過4成老人認為是別人的包袱。國健署長邱淑媞表示,台灣年輕人對老人的看法反而正向許多,甚至有高達8成以上的年輕人認同老人「有解決問題的能力」;她也認為「老」不是問題,身心的活躍程度才是關鍵。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