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海洋潛水實測 利颶風強度分析

2009/03/25 13:44
2,853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去年襲捲緬甸的颶風納爾吉斯(Nargis)造成十三萬人死亡,震驚國際,也讓台灣大學大氣科學系副教授林依依以納爾吉斯作為個案模擬研究,希望未來能改善颶風預報精準度。

【記者周莞書報導】去年襲捲緬甸的颶風納爾吉斯(Nargis)造成十三萬人死亡,震驚國際,也讓台灣大學大氣科學系副教授林依依以納爾吉斯作為個案模擬研究,希望未來能改善颶風預報精準度。

 林依依與美國太空總署(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NASA)最新研究發現,納爾吉斯行經印度洋北部一週前,即出現海洋熱變異,表面暖水層深度由55至86公尺增厚為73至101公尺,海水溫度也由攝氏28.8至29.9度增為攝氏30至30.2度,此一「海洋暖特徵現象」就是造成颶風快速增強的主因。

 林依依表示,颶風行進間,會將下層冷海水抽上來,減弱從海洋中取得的能量,所以颶風並不會無限制變強。但納爾吉斯行經異常厚的暖水層,海水冷卻程度低,表面海水提供颶風大量能量,才會不斷增強。林依依舉例說明:「這種情況就如同汽車只有油門沒有剎車,不斷加速卻無法停止。」

 海洋暖特徵現象提供納爾吉斯900W/m2的海氣通量,為一般狀況下的三倍,使納爾吉斯在廿四小時內,就從一級輕度氣旋增強至四級強烈颶風。

 林依依說,此研究結合衛星遙測技術及海洋水下實測探測資料,模擬出納爾吉斯與海洋的交互作用,將可做為未來氣象預報的參考依據。

 目前氣象預報是結合統計預報、數值預報及颶風歷史所做出的判斷,由預報人員蒐集系統模擬示意圖及其他資料,做出綜合分析。但因潛水資料太過複雜,無法直接納入電腦系統分析,現在僅做為統計預報的參考。

 林依依說,目前模式預報中都將颶風假設在不動的海洋上,未將海洋此變相納入,因此模擬的結果不準確。海洋對颶風的生成和路徑都有重大影響,因此目前世界各地的天氣預報,都致力於將潛水資料納入數值預報系統中。此研究成果將可做為數值預報模擬的參考,使日後雙模式結合更為成功,並且增加颶風強度預測的精準度,讓國人能做好防颱準備。

 中央氣象局衛星中心技正張拱祿表示,目前氣象局無法直接接收美國微波遙測衛星訊號,只能下載落後二天的海洋溫度結構資料,以估計颶風強弱發展趨勢。未來若能與外國合作拿到即時數據,將利於對颶風預報的分析。

 此研究最近刊載於國際期刊《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並獲得NASA新聞重點介紹。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