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 生命河家庭追思工作坊 如何服事喪親家庭? 走出悲傷需要支持系統
之前我參加生命河喪親家庭關懷協會舉辦的悲傷陪伴練功坊,有很大的收穫,這個LINE的群組來了這樣的訊息:
生命河家庭追思工作坊即將於8/1展開囉~
3/14參與學員討論熱烈,回應單對於參加課程都是很收激勵或有收穫;向隅者別再錯過囉~
論壇報記者當天的報導
如何服事喪親家庭? 走出悲傷需要支持系統
文章來源:基督教論壇報
http://www.ct.org.tw/1278072#ixzz4Ai5St4Ks
--------------------------------------------------------------------
家庭追思工作坊
【記者盧明正台北報導】如何服事喪親家庭?中華福音神學院校友會與生命河喪親家庭關懷協會於三月14日在該校禮拜堂合辦「家庭追思工作坊」,學習以基督之愛關懷喪親家庭,透過認識表達式藝術性治療及創新家庭追思,使悲傷輔導在信仰中獲得心靈安慰,人生重新再出發。
教會悲傷輔導需加強
生命河關懷協會秘書長林翠珍姊妹分享自己喪親經驗說起,然後請與會者兩人一組分享喪失親人的感覺。比較特別的是,大約有四分之一的人是首次與別人分享內心的傷痛心情,這表示悲傷者為走出傷痛需要「內在、外在」的支持系統,也顯示出教會在悲傷輔導方面還需要再加強。
喪親家庭最常遇到的就是追思禮儀的不同,如果大部分家族贊成採用基督教禮儀舉行,對基督徒而言不會有太大問題。倘若基督徒是家族的少數者,如何面對不同信仰的親人就是一種很大的挑戰。林翠珍姊妹說,弟兄姊妹對於「異教禮儀」通常會產生「文化不同」的不協調性,甚至來自家人的責難與不諒解。有鑒於此,教會牧者和同工就必須具備穩固的聖經真理基礎及專業的關懷素養,在全家人都會出席的追思會上,講述面對死亡及生命存在意義,趁機分享主愛,讓儀式觸動到人的心靈深處。
「耶穌看見悲傷關懷就同表哀傷,並賜下盼望。」林翠珍引用約翰福音十一章33-40節表示,拉撒路死後耶穌到訪時「哭了」,耶穌也對拉撒路姊姊馬大說「你若信,就必看見神的榮耀麼」。因此,如何透過關懷家屬使非基督徒也能感受到上帝的慈愛,這是基督徒的必要功課。
當人面對親人死亡時,宗教信仰與儀式會「站上第一線」,提供、安慰、希望、支持與連結。因此,在家庭追思儀式中,將藝術治療與家族治療結合,可以達到很好的果效。林翠珍表示,藝術介入可降低家庭成員的防衛心理,透過視覺方式表達情緒和想法,在「共感官」的意識下,讓家人彼此更了解,共渡喪親之慟。
會中,林翠珍分享了患有憂鬱症空中小姐跳樓、外遇31年父親、大學教授留下幼兒及女兒為父親以「女兒七」之名的家庭追思禮拜案例,其中一例是把逝者照片切成許多方塊,讓參與者一起以「拼圖」方式完成逝者的肖像照,藉以悼念往生者,在參與者彼此擁抱中,用愛來勉勵家屬繼續往前行。
正向態度面對喪親之情
與會者有殯喪從業人員,在金寶山擔任董事長特助、林口靈糧堂聚會的林碧珠姊妹受訪表示,殯葬從業人員是與「悲傷家屬」最直接而廣泛接觸的一群人,但礙於國人沒辦法用正向的態度來面對喪親之情,往往使從業人員「有心無力」,甚至家屬「忌諱不願再見」而失去關懷的著力點。
林碧珠建議,殯喪業從業人員需要具備悲傷關懷的專業素養與知能,並「教育」悲傷者來面對親人往生事實,唯有走出悲傷之情及珍惜生命,這才是最重要的課題。
浸信會慈光堂李慎政牧師也參與工作坊,他受訪表示,基於「牧會需要」他來參與,盼望能夠從中學習悲傷輔導的技巧,使關懷更貼近人心需要。
文章來源:基督教論壇報 http://www.ct.org.tw/1278072#ixzz4Ai7nOgrs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