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永春陂由軍營、公宅到溼地公園

2016/07/24 20:51
7,968次瀏覽 ・ 46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1
檢舉

上接:

影音報導:我們的永春陂故事 看永春陂想廣慈博愛院的開發 2016.07.14 8:00AM

http://www.peopo.org/news/314207

@@@@@@@@@@@@@@@@@@@@@@@@@@@@

7/10在松山商職舉行的我們的永春陂故事時,看到一位小姐很認真的在打字和拍照,原來是環境資訊協會的記者,我找到她的報導,同時也找到這塊土地的變革,原來之前廢棄了,柯P認為可以可以做社會住宅,後來又改變成濕地公園,是不是發現砍了廣慈的公園,說不過去,將到口的永春陂公宅,釋放出來做濕地公園,可以對社會有個交代呢?算是他也有闢建公園喔。。。

照片

--------------------------------------------------------------------------------

社會住宅找不到地? 潘建志:事在人為! 2014-11-01  19:21

http://news.ltn.com.tw/news/politics/breakingnews/1146520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無黨籍台北市長候選人柯文哲的「社會住宅」政策屢遭對手批評,今(1)日柯文哲與發言人潘建志等人到永春會勘廢軍營,過程中柯營指出這些地已經廢棄了許多年都沒用,況且台北市類似這種廢棄營區還有10多處,面積總共有25.11公頃,柯辦呼籲國防部應該要盡速遷出,並劃為公共設施用地,才能造福市民。

[無黨籍台北市長候選人柯文哲(左二)今天由幕僚與市議員候選人陪同,勘查松山路「永春坡營區」。(記者廖振輝攝)]

無黨籍台北市長候選人柯文哲(左二)今天由幕僚與市議員候選人陪同,勘查松山路「永春坡營區」。(記者廖振輝攝)

[柯文哲表示,當選後將協調國防部儘速遷移,重新規劃開發,提供公共住宅、文化及福利設施之用。(記者廖振輝攝)]

柯文哲表示,當選後將協調國防部儘速遷移,重新規劃開發,提供公共住宅、文化及福利設施之用。(記者廖振輝攝)

柯文哲發言人潘建志今晚(1日)在臉書發文,指出今天下午到松山路「永春坡營區」勘查,潘建志表示,永春廢軍營現在已經是國有財產局的土地,據說這些地面積有10公頃,但空著10多年都沒有使用,而這裡地段離台北101不遠,不到1公里外就有捷運站。潘建志強調:「誰說台北市要蓋青年住宅沒有土地?事在人為,要不要做而已!」

柯辦也發出新聞稿,指出「永春坡營區」有3.68公頃,為閒置、低度使用的土地,至於在台北市類似的營區還有12處,其中包括「永春坡營區」在內,有6處國防部已經完成遷調。柯辦指出,柯文哲在上任後,會與國防部協調,把這些閒置、低度使用的土地劃為公共設施用地,之後可以蓋公園、興建公共住宅等,造福市民。

***************************

不蓋2000戶公宅!柯P拍板改造永春陂首座都會濕地公園 2015年07月24日 00:02

http://www.ettoday.net/news/20150724/539624.htm

政治中心/台北報導

台北市信義區松山路底國防部閒置的「永春陂營區」土地將交由市府接續管理,原定要興建2000戶以上的公共住宅,但市長柯文哲22日在專案會議中拍板定案,不蓋公宅了,決定改為打造面積約3.43公頃「台北市第一個都會型濕地公園」,工程費用不會超過9000萬,預定在107年4月底完工。

柯文哲表示,目前閒置的永春陂營區面積約3.43公頃,其中北市的土地占52%,國有地占40%,私有地占8%,超過9成以上的土地都是公有地,本來規劃要興建2000戶以上的公共住宅,但經由彙集各方專家學者的建議後,決定以恢復歷史原貌的方式改造為濕地,為市民多添加一塊都市綠地。

▲柯文哲拍板決定,永春坡將成為人工溼地公園。(圖/台北市政府提供)

副市長林欽榮也強調,配合濕地法2月2日公告施行,北市已開始著手規劃都市濕地系統,他親自主持3次專案會議,聽取專家學者的建議,適時調整策略執行方向,目前決定先推出劍潭濕地公園及永春陂濕地公園,其中又以永春陂最具先天優勢,獲所有專家學者一致認同,將會是台北第一個都會型濕地公園。

台大教授郭城孟說,很高興能看到台北市政府推動都市濕地系統,尤其是現在的氣候變遷與溫室效應,北市夏天的平均溫度慢慢在上升,若能有濕地系統來調節氣候,相信所有的市民都能獲益,有這樣生態與永續觀念的市長是市民所樂見的。

事實上,永春陂是一塊被四獸山環繞的天然凹地,依據文獻紀載,百年前曾是陂塘,儲水甚豐且景色秀麗,清朝光緒年間臺灣巡撫劉銘傳時常至此盤桓,泛青舟吟風月,但後來因流路阻塞,陂床淤積而成為耕地,最後又因山上開採煤礦,泥沙受雨沖刷流入陂中而逐漸乾涸。

大地處長黃立遠指出,永春陂具有成為濕地公園的天然條件,在地形上,永春陂匯集了四獸山的其中兩條溪流,集水面區約56公頃,水源豐沛無虞,而濕地的蓄水面積約1.3公頃,蓄水量可達1.4萬噸,不僅可降低都市熱島效應,更可以在防汛期間降低既有都市排水系統的負荷,避免其他地區淹水,也提供超過263種的動植物棲息空間,一舉數得。

荒野基金會執行長林金保也說,濕地具有淨化的效果,應該要永久保護,這麼一大塊的生態濕地就在市中心旁,落實環境共生的概念,對於各類生物都是福音。

原文網址: 不蓋2000戶公宅!柯P拍板改造永春陂首座都會濕地公園 | ETtoday政治新聞 | ETtoday 新聞雲 http://www.ettoday.net/news/20150724/539624.htm#ixzz4FKMeCWuS 
Follow us: @ETtodaynet on Twitter | ETtoday on Facebook

***************************

軍營變身台北首座濕地公園 永春陂踏出生態復育第一步 環境資訊中心 7月11日

http://e-info.org.tw/node/117016

本報2016年7月12日台北訊,林倩如報導

信義路往六段方向走,穿過商辦區,不稍多久即靠近郊山綠意,來到松山路底國防部閒置的永春陂營區,原規劃興建2000戶以上的公共住宅,去年7月柯P拍板定案,決定打造「台北市第一個都會型濕地公園」。今年1月,經內政部都市計畫委員會審議通過變更為公園用地,預定年底完成規劃設計作業,明年1月動工,2018年4月竣工。

上週日(10日)執行單位經典工程顧問有限公司舉辦「我們的永春陂故事」專家學者專題講座×願景工作坊,廣納在地民意來進行評估考量,大雨下完濕悶的午後,居民熱情不減參與討論意猶未盡,從此期待它的誕生。

[願景工作坊中,觀察家生態顧問有限公司總經理黃于玻擔任其一組桌長。攝影:林倩如。]

願景工作坊中,觀察家生態顧問有限公司總經理黃于玻擔任其一組桌長。攝影:林倩如。

都會型濕地公園前鋒

永春陂營區占地約3.98公頃,未來將以恢復陂塘樣貌、復育台北市原有的生物為目標。地理環境上,它是一處被南港山系——四獸山麓(象山、獅山、豹山和虎山)環繞的天然凹地;歷史沿革方面,該區域自清乾隆年間已有漢人開墾耕作,為取得灌溉水源,便在四獸山下,依山勢地形築堤儲水,故稱為「陂」。百年前儲水甚豐且景色秀麗,後因流路阻塞,陂床淤淺,水面日漸狹隘,而成為耕地。陂塘景觀大約消失在日治時期末期,除天然淤積,亦因上游開採煤礦,礦渣泥沙受雨沖刷流入陂內,因此逐漸乾涸,國民政府遷台後1956年新建軍營使用,至1976年永春高中遷入現址,基地已無永春陂水域。

雖已不見陂塘原貌,但在《濕地法》去年2月公告實施後,北市府著手規劃都市濕地系統,永春陂可說是極具先天優勢及發展潛力。主辦單位工務局大地工程處處長林志峯指出,現生態、水系仍保留原有條件,恢復環境有所基礎。

基地匯集四獸山兩條溪流,集水面區約56公頃,水源豐沛無虞,而濕地的蓄水面積約1.3公頃,蓄水量可達1.4萬噸,尤其當今正面臨全球暖化下氣候變遷,藉濕地系統調節氣候,不僅能降低都市熱島效應,更可在防汛期間減少既有都會排水系統的負荷,避免其他地區淹水,同時,提供超過263種的動植物棲息空間,豐盛生態之際,並促使都市伸入山區的「灰手指」一一退出。

計畫協同主持人張瀞今補充,永春陂的復育與一般公園不同,流入基地之豹山溪與無名溪(獅山溪)上游均施作沉沙池,水域已做整治。另外,在居民眾特別關心的地質災害潛勢部分,大面順向坡,一旦施工對環境造成的影響不多,也因位於較高位置,沒有直接淹水問題。計畫主持人劉柏宏強調,此濕地公園的規劃設計,重點在呈現更多生態與在地風貌的結合。

[永春陂周邊環境條件。圖片來源:經典工程顧問有限公司。]

永春陂周邊環境條件。圖片來源:經典工程顧問有限公司。

年輕土地匯聚古老生態 

上午的專家學者專題講座,先從三個場次切入不同層次的思考向度。台大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副教授郭城孟說明「台北的生態特色」,如何用全世界的角度來看台北?他生動地舉例,若把嘉義放在全球地圖尺度,平地到山區跨越包含熱帶、亞熱帶、暖溫帶、涼溫帶、冷溫帶、亞寒帶及寒帶等各種環境變化,表徵著台灣土地「短距離或小範圍但擁有多樣性生態環境」之獨特性,一如永春陂之於大台北的價值,「都市跟郊山高度擠壓,馬路端點能看到綠色的山,放眼全世界首都,機會絕少。」

相對於越古老的土地越平緩,台灣的地質年紀非常年輕,約兩百萬年前才隆升出海面,且當時適逢地質史上所稱的冰河期,古老生物南遷,避難所為北緯20~30°間的區域,因此進入位於此範圍的台灣。物種的演變脈絡,亦顯示出台北適合營造成一個生態城市的定位,「居住在如此年輕土地上的生態,卻數一數二的古老。」

難得可貴的是,北緯20~30°區域多為沙漠乾旱地帶,台灣被海洋性氣候影響,而造就樟樹王國的榮景,還有肇因東北季風北降現象,永春陂丘陵地僅2、300公尺海拔高度,竟有中高海拔植物的出現,於亞熱帶雨林環境實屬罕見,他表示,北投、士林、內湖、南港到象山、木柵等區的低海拔郊山,重要程度不輸給國家公園而嚴重被低估。

時間拉開、尺度放大,大台北乃至永春陂,無論在地質與生態的特殊性,寒帶生態的南限、熱帶生態的北限、古老生物分佈的東限、北回歸線上的綠寶石、島中有島的島嶼特性、細膩多樣的棲息環境等等,足以讓郭城孟直呼,「其實每天都在看世界級的景觀!」只可惜很多人都不知道。

[台大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郭城孟副教授短講「台北的生態特色」。攝影:林倩如。]

台大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郭城孟副教授短講「台北的生態特色」。攝影:林倩如。

觀察家生態顧問有限公司黃于玻總經理也回應道,人們猶如坐在寶島上的乞丐,不明白自身環境的精彩。「台北我的家——棲地串連與生態跳島」短講中,他從鄰近地區如象山、中強公園的台北樹蛙,廣慈附近發現的貓頭鷹,肯定最脆弱的城市因而擁有最強韌的生命力,「接近都市的邊邊角角,往往是生物最後的避難所,只要有一點棲地,便能活得很好。」

他並釐清環境好不好跟重不重要仍有所差別,又生態保育值多少?提醒不要把「價值」跟「價格」搞混了,且在氣候變遷下的調適行動,綠化減災恰是關鍵,永春埤濕地公園大大助益於微氣候調整。黃于玻再點出,棲地破碎化到連結過程的必要性,永春陂坐落藍綠帶樞紐,由「最劣化處開始改善、優先提升,整體效果最佳;雖基地不大或狀況不好,但縫合這個水系,往東北方即可串連202兵工廠,四獸山與基隆河間綠地系統的修補,將發揮避難所效應,讓更多動物進來這個生態廊道。」反向地,把「綠手指」延伸回城市。劉柏宏補充,過去是軍營外在干擾少,然物種雖豐富但不夠多元,須從山系引進。

信義社大講師鄭呈祥則帶來區域陂塘及煤炭發展簡史,像「女神的鏡子」般的陂塘呈右上左下斜線分布,最北為三重埔陂,左下依序經新庄仔陂、後山埤、中陂到永春陂,最左邊蝴蝶陂;右下側整個是松山煤礦三坑遺址。造成陂塘的消失,一方面來說,雨量減少加上瑠公圳開闢,陂塘灌溉功能降低,填起轉成稻田;另一方面,自日治初期,南港山系大量開採煤礦,被污染的陂塘亦不適合提供灌溉用途。國民政府遷台,因70年代開採漸深危險度提高,煤礦價格上漲,進口相較便宜,本土產煤不受政府鼓勵等因素,導致礦業沒落,1990年起全面停止採礦。

[(左起)劉呈祥、凌邦暉、陳章波、郭城孟、陳德鴻、黃于玻的沙發座談。攝影:林倩如。]

(左起)劉呈祥、凌邦暉、陳章波、郭城孟、陳德鴻、黃于玻的沙發座談。攝影:林倩如。

治水觀念轉變  亟需棲地縫合 培力生態志工

接著,再加入三位專家凌邦暉、陳德鴻、陳章波展開與談。台北市水利技師公會理事長凌邦暉擅長雨洪管理,他表示,被消除掉的永春陂曾是自然滯洪池,雖小型亦可解決洪峰逕流量大的問題,由水利角度來看,最怕水落下來僅變成逕流,太多人為利用如抽水站,習慣把內澇快速往外排。如今面對極端氣候,都市防洪標準改變,從建築、綠地、森林、樹木做考量,將水蓄積起來慢慢排,透過非工程的手段來保護生活區塊。郭城孟進一步講解,像四獸山東邊的防護網,古老森林的葉子中小而厚,以因應瞬間降水量。

富陽公園催生者之一、荒野保護協會理事陳德鴻則說,未來藉工程復育濕地,然滯洪已非主要功能,得從其他生物的利用層面來觀察後續作用。他認為,不應該只用人類世俗的視野,就算綠地亦不難找,當構思新棲地的定位、確認景觀休憩抑或生態保育方向,「倘若後者是終極目標,經營管理謀求永續維護,絕對需要社區的參與。」

循此融合地方文史,鄭呈祥表示,永春高中公車處停車場一帶日治時期是樟腦廠,建議大量種回樟樹,或部分兼顧社區需求的櫻花、大理花等,建立在地良好互動。黃于玻呼應,最能讓人感受到的是故事,想辦法把永春陂的故事留存下來,聯合周邊一起開講;陳章波亦再三傳達,不限縮單點,擴大環境範圍的關懷。

永春陂濕地公園工程預算近9000萬,基地在土地產權部分,超過九成以上屬公有地,其中台北市占52%,國有地占40%,私有地占8%;現在的處理狀況,針對國有地,北市府正與財政部國有財產署協調無償撥用;而涉及私有地(瑠公農田水利會),則評估借用、租用或其他可能取得土地使用之方式,否則兩者土地徵收費用將高達27億元。能否明年如期施工?林志峯處長說明,正積極爭取水利會使用同意、並協調國有財產署。

下午的願景工作坊,分四個小組激發規劃構想,設定三大生態分區(生態復育、緩衝區、人為活動區),圍牆拆不拆?要不要種菜?幾個生態池?大小?各種意見紛呈,好不熱鬧,劉柏宏表示,天馬行空或有現實落差,參與式設計提供機會聽見彼此的聲音,共同催生台北市首座都會型濕地公園的來臨。

[願景工作坊各組熱烈討論。攝影:林倩如。]

願景工作坊各組熱烈討論。攝影:林倩如。

[計畫主持人劉柏宏公布永春陂濕地公園代表物種票選第一名:領角鴞。攝影:林倩如。]

計畫主持人劉柏宏公布永春陂濕地公園代表物種票選第一名:領角鴞。攝影:林倩如。

【相關文章】

公宅不蓋了! 北市首座都會濕地公園落腳永春陂
廣慈園區初辦都更說明會 北市府提「以屋就樹」護老樹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