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行動牙醫 偏遠部落口腔義診

2007/07/12 12:13
3,526次瀏覽 ・ 1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1
檢舉

文/鄭姿屏(荒野編輯小組,自然名:小豆苗)

清朝末年的淡水,來自加拿大的馬偕以醫療傳道之精神,為病患診治疾病,在台30年間,為病患拔牙達二萬顆以上,足跡行遍北台灣,這種服務的精神到現在還是令人十分敬佩。2004年底,台北銀行公益慈善基金會和荒野保護協會共同策劃辦理「偏遠部落口腔義診」,讓兩百年前的善舉再度實現。

「偏遠部落口腔義診」計畫最初由台北銀行公益慈善基金會總幹事蔡惠媛提出,荒野保護協會基於「台灣自然生態的保育工作有賴原住民共同參與」的概念,全力配合協助,而一向熱愛原住民文化的常務理事王世綸也自告奮勇全力促成此事。

於是大家開始投入籌備工作,台北銀行公益慈善基金會出錢出力,調度租用行動牙醫義診車、採購醫療器具。荒野王世綸負責義診地點的規劃、部落探勘及當地人脈建立。而自行開業的石晏醫師,則自願每月停業一周,奉獻投入義診工作,令人感佩。

人員物資到齊後,義診地點的選擇是另一項重要課題。「偏遠」常被解釋為道路崎嶇、一般車輛無法進入之部落,但由於台灣的交通網絡四通八達,要尋覓一處所謂偏僻的地方,是少之又少,因此,行動牙醫義診團隊將偏遠二字界定為「無專車接送,且往返最近之牙科醫療院所需3小時車程以上」的村落。

義診團隊開始在部落中尋找鄉鎮公所、居民活動中心,或是學校等適當的公共場所,以便彙聚附近部落的民眾,提升義診效率。在人力資源整合上,則邀請部落當地德高望重的熱心人士,進一步與行政、教育、衛生等相關單位溝通,同時透過文宣、廣播等宣導系統來提高民眾的就診率。

經過近一年的籌畫,一連串的場地探勘等前置工作之後,終於訂下為期半年、每次約一周,總共五次的義診行程。分別是:第一次義診2004年10月4日至8日、第二次義診2004年11月1日至5日、第三次義診2004年12月6日至10日、第四次義診2005年1月3日至7日、第五次義診2005年1月31日至2月4日。由台灣最南端的原住民村落開始,漸往北移。地點包括:屏東縣牡丹鄉、獅子鄉、春日鄉、來義鄉、泰武鄉、瑪家鄉、三地門鄉以及高雄縣之茂林鄉各部落共25處義診點。

行動牙醫義診團隊在山地部落停留期間,經常發生許多有趣的情況。在屏東縣牡丹鄉的義診期間,一位朋友因為長期嚼食檳榔不好意思去看診,經過工作人員鼓勵後,決定先好好「整理門面」再過來看診。而小朋友們在等待看診時也會互相打氣,勇敢的小朋友會安撫因害怕而哭泣的同伴,說:「其實不會很痛,只比蚊子叮還痛一點而已!」經過不斷地勸說,害怕的小朋友最後勇敢地坐上看診台,由細心的石醫師為他檢查!等待看牙的時間總是漫長且充滿壓力的,台北銀行慈善基金會的楊蕙芳小姐則發揮巧思,在義診現場教授等待看診的民眾利用廢棄物製作鑰匙圈、吊飾等環保DIY用品。

截至第四次義診為止,行動牙醫團隊已經為將近1,000名的原住民朋友進行口腔義診。

現在所稱的「台灣原住民」,是指自17世紀以後陸續由大陸遷移來台的漢民族以外,更早居住在台灣的各南島語族群的後裔,而這些居住在山林裡的原住民朋友也是生態保育的重要成員,王世綸說,希望能夠藉著這次義診的行動,了解原住民朋友的生活現況,與他們做更深入的保育觀念交流,並分享荒野保護協會的理念。

在許多部落制度中,對於自然生態早有永續利用的觀念,例如泰雅族有休耕、輪耕及廢耕制度。一塊土地經過連續幾年不斷地開墾而地力枯竭時,祖先就會宣布這塊土地為祖靈地,任何人只要破壞必會受到戒律的懲罰。若不小心經過祖靈地,也一定要十分恭敬地跪拜,在不冒犯任何生物的情況下快速通過,因此,自然不需要有管理員來看守土地。

這種嚴謹的戒律規範,和法律上對於國家公園的認定與圈護十分類似;但不同的是,泰雅族人用謹慎且尊敬的心來看待土地。而在打獵文化裡,勇士們在族群中的地位高低與獵捕到生物的大小成正比,因此不會去獵捕幼小的動物,如此也讓物種有了生生不息的繁衍機會;《山豬?飛鼠?撒可努》書中提到:「對生命尊重,祖先才會給你更多的獵物;如果你對大自然不敬,不依循著獵人對自然的法則,動物就不會再到你的獵場奔跑、跳躍、追逐。」充分顯現出原住民的生命哲學及與山林相處的自然之道。
面對資本主義及經濟貨幣市場的強勢力量之下,年輕一輩的原住民產生巨大的文化失落與生活型態及價值觀的崩潰,年輕的下一代不清楚自己的傳統與智慧,找不到定位,部落文化產生傳承上的斷層。

荒野保護協會理事長李偉文說,因為泛政治化的干擾以及山坡地水土保育的問題,使得台灣原住民的處境比起其他國家原住民問題更是複雜。然而荒野沒有能力、也從不企圖介入政治性的問題,但是我們關心孩子。荒野希望從生態、文化的觀點出發,提供經驗、整合資源,幫助原本是山的子民找回認同自我文化和傳統的價值感,重尋原本最足以自豪的素質;透過交流,共同建立一個有特色的永續經營環境,引發更多年輕人對自我意識的認同,願意回到家鄉持之以恆地規劃未來發展的藍圖。讓孩子能以原住民文化為榮,一個自尊自重的孩子,一個自尊自重的民族,才會是永續發展源頭。

感謝台北銀行公益慈善基金會,讓荒野共同參與這次偏遠部落口腔義診活動,這是個難得的機會,讓我們基於對台灣自然的愛護及尊重不同文化的開闊胸襟,為共同守護台灣生態散播種子和希望。

(本文刊載於荒野快報157期)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