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科技與傳統的取捨 蠟燭師傅的工藝傳承

2016/11/21 08:08
4,596次瀏覽 ・ 36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4
檢舉

【長榮大傳系/記者陳昱翔 彰化採訪報導】廟宇是台灣民間信仰的中心之一,提供信眾一處能向神明請願、安定心靈、問事情的地方。走進南投埔里地母廟,映入眼簾的是一位位信徒在燒香拜拜,令人好奇的是在主殿的兩旁,矗立著一對宛如柱子的巨型蠟燭,上面貼有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的膠模,原來這是信眾為慶祝地母聖誕,特定訂製的蠟燭,蠟燭高有270公分,直徑大約50公分,點燃後燃燒時間可長達一年之久,將要在農曆10月15號點燃,以慶祝地母聖誕,也祈福保佑自己的家人。

照片

我們詢問後知道了製作這巨型蠟燭的師傅,是一位名叫粘周平的師傅,他的工廠位在彰化縣福興鄉的田野間,他製作蠟燭已經20餘年,許多蠟燭都出自於他的手中,在地母廟的巨型蠟燭也是他的作品,製作蠟燭的過程相當辛苦,環境也十分炎熱,其中許多細節也更是馬虎不得。

照片
照片

蠟燭工藝者:粘周平
蠟燭就是說第一點,你要準備原料,也就是蠟,蠟準備好後接下來就是溶化、加熱,加熱到一定的溫度後再摻入色料進去,到一定的熱度時倒進模子中,但是模子中一定要有水在周圍流,水在流,蠟燭起來後顏色才會漂亮,如果沒有水在流,東西起來不會漂亮。

但隨著科技進步,現在走進廟宇,幾乎看不到蠟燭的蹤影,蠟燭逐漸被環保、安全性高的LED燈取代,使用LED燈廟方也方便管理,但仍有信眾堅持用傳統的做法,將蠟燭帶進廟宇中點燃,掛上姓名作為光明燈,廟方也規劃了一區讓信眾們擺放點燃的蠟燭,除了方便管理,也有人照顧。

照片
照片

福興武德宮幹事:蔣宜夏
點蠟燭就是一個傳統,廟方現在用一個安全的地方,讓信徒有必要的人才有讓他們點蠟燭,那普通的就是點光明燈、太歲燈,那都是LED燈了,較有安全性。

蠟燭在台灣的市場已經逐漸被科技產品取代,但傳統的文化傳承與科技之間的取捨,也考驗了傳統產業未來的發展,粘周平師傅也堅持將蠟燭產業留在台灣,除了堅持做好的蠟燭給顧客,也堅持傳統作法與半手工方式製作,將製作蠟燭這項傳統技藝,繼續留在台灣。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