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的劍道愛好者 建議找機會學好日語

文字-A A +A

※於吳鳳科大指導學生站姿的活動照,右側為許銘海先生。吳鳳科技大學吳冠華攝。

現居嘉義,在農忙閒暇之餘,努力推廣劍道的許銘海伍段(下文敬略為「許先生」)曾任我國對日本交流的窗口「亞東關係協會副秘書長」,從經濟部國際合作處處長一職退休以後,在嘉義市中埔過著晴耕雨讀的退休生活。

親和且充滿積極性格的他,平日亦會台灣各地與劍友們「稽古」,主要的練習場即是嘉義市體育館劍道場。另外也在吳鳳科技大學帶日語系的學生學習劍道,並到文雅國小指導20幾位小朋友劍道技能與精神,而以上這些教學活動,皆是出於他熱愛劍道的本心,完全係義務教學的性質。

※指導吳鳳科大學生擊面。吳鳳科技大學吳冠華攝。

學習劍道的原因

在他年幼時期,家附近正好有個劍道館,當時嘉義縣大林鎮劉乾元醫學博士在裏頭教授劍道,雖然當時父親僅將兄長送過去練劍,但卻也讓許銘海老師因此對劍道產生興趣,上了大學,加入中興大學劍道社,才漸漸真正接觸、了解劍道。而讓許銘海老師在公務繁忙之餘,又前往東京的道館習劍,其實正是為了一個潛藏在心底許久的疑問,「稽古(練習)時,要打一支漂亮的有效打擊實在相當不易。而高齡的劍士是在這活動中,享受甚麼樣的樂趣呢?」

許先生的劍道啟蒙於1969年,係從進入中興大學後開始,後來因工作關係,曾一度中斷。而在有機會奉我國經濟部二度駐派東京時,他以駐日代表身分從事經濟組工作,十二年的時間底,他於公務之餘,到日本當地的町道場習劍,為自己於大學時期對劍道的疑惑尋找答案。

學習劍道應注意的事項

許先生指導學生劍道時,特別強調基本動作的重要性,除了包括「一眼、二足、三膽、四力」中的理論外,另外中心線的確保與建立、「驚懼疑惑」的去除(不怕死的精神確立)、「攻め」(壓制對手的氣勢)、「攻め返し」之養成也是相當重要的部分。

另外,許先生笑言道,劍道自於日本,屬日本文化的重要元素,因此特別建議劍道愛好者練習時也不要忘記劍道場中的「作法」(禮儀),諸如「正座」、「蹲踞」、「提刀」、「帶刀」、「行禮」等重要細節。這些小細節若是熟悉了,與外國人的劍道交流時就能更加的輕鬆自然。劍道並不只是一項技能,同時也富涵日本文化精神的底蘊,對日本而言是一種「根」般的存在,也是日本精神的具體展現,但對台灣而言,劍道是「橫的移植」,於是台灣常常習得了劍技,而可能忽視了劍理。

 

台灣與日本的劍道

許先生說明,劍道是日本傳統武術、文化,德川幕府還政予天皇後,在新政的推行下,日本的社會體制也產生了重大改變,本以武士為中心的政體,也漸漸瓦解。部分武士回歸士農工商、部分轉任公務,而轉任公務者,又以軍警部門最為重視劍道,他們認為劍道能培養出習劍者吃苦耐勞的精神與危機管理的能力,並能習於尊敬前輩,有助於維持與維護社會秩序,而今日的日本警界,亦是重要的劍道高手的培養搖籃。

一般而言,日本全國從小學校到大學,大抵上均有「劍道」此體育項目,校園裡的道場也因此受到確保,因此人人都有機會從小就接觸劍道,到了高中畢業,劍道好手更常為警界單位所招攬,因此基本上這些學子不必在學習劍道同時,又為自己的未來出路煩惱,而在台灣,少年劍士們就相當缺乏類此的發展環境,也因此,在台灣全國各地,這些熱愛劍道的有心人士對劍道推廣所付出的努力,相當令人敬佩。

※對於青年學子對劍道用語的理解,許銘海先生相當重視。吳鳳科技大學吳冠華攝。

 

「留日的不學劍道,學劍道的不留日」

許先生表示,雖然劍道是一種能反映武士道,在日本相當普及的運動,但其實就連在日本,以町為單位的劍道館,雖在地方上發揮著代為照管放課後的孩子們的功能,但實際經營起來也非常不易,所以以劍道為職志者,須更有為此付出更多的計畫與準備,他提出以下建議讓學習劍道的青年學子參考:

一、學日文,以劍道為職志的孩子們應好好學習日文,甚至前往日本留學,台灣的劍道教學需求可能沒有很高,除了中國、台灣以外的地方,劍道教練幾乎都是日本人,台灣人要躋身於這行列並不容易。台灣年輕人能任意選擇另一個自己也喜歡的專門,到日本留學,加入日本某學校的劍道部,這樣一來,回國後你能擁有學科技能、語文技能,以及你自己鍾愛的劍道。

二、每個人的能力不同,但「劍道」本身卻是一個相同的精神與概念。劍道是為道,重要的並不只是劍技,更是包含在其中的做人處事之道。在台灣學習劍道的年輕學子常只注重於勝負,而忽略了其中的「禮」與精神。而劍道的精神「眼足膽力」,眼最為重要,一眼容納、掌握一空間中的人事物之動靜,這也是劍道學習者應有的自覺。

三、初學劍道的孩子們,先買劍。許銘海教練說明,在發生危機之時,我們不可能有時間再穿道服、護具,手中有什麼就拿什麼迎戰,道服只是日本傳統服裝,太過執著不過徒具形式。而學習劍道亦非易事,一開始的基礎練習較為單調,學習者需有耐心,若撐不過這時期,在一開始就買了道服、護具,到頭來若只是擺在家裡作為裝飾,也未免可惜。

※許銘海老師在教導學生打擊左右面。吳鳳科技大學吳冠華攝。

 

與日本交流時應注意安排練習方式

另外,許先生特別提及,日本人常來台灣進行交流,但在場控上、應對上,台灣人卻常有不知所措的時候,一則可能是因為語言不通,另一則可能是因為對日本劍道練習常態之不了解。

他說明,當我方要接受日本劍友來訪時,進行稽古交流時,我方主場人(或主辦單位)應於是先與日方對外窗口負責人進行流程上的意見交換,而我方主場人最好能以日語與對方進行溝通,以此了解對方劍士是高段者、參到伍段者或初學者,並依雙方的程度進行練習安排。

許先生同時亦提出當我方與日方欲進行交流的流程安排,可參考如下:

首先,建議台灣主要主場之人,可以先讓日本教練先進行展示劍道型之練習,接著再指揮其他參與見習之台灣學子先彼此練習,再接下來讓日本老師與台灣老師進行一場比賽練習,最後再問台下學子是否上前請教日本老師。

而身處下位的台灣學子,切勿在一開始面對日本老師時即進行比賽練習,請教老師時,最好先以「切り返し お願いします」開始,接著「掛かり稽古」,最後如果老師願意,才以一本為限,進行打擊練習。但練習方式依然是以指導者安排為主。

許先生特別建議,青年劍友們須找時間學好日文,有了良好的日文基礎,在劍道翻譯書籍不普及的台灣,即能自行閱讀相關書籍,並攝取許多在練習時教練們無暇說明的深奧劍理,這對於自身劍道修行之進步,也有著很大的助益。

習劍為一條漫漫長路,學習劍道的人更應注意劍道本身所涵蘊的道理,習劍道後來,每個人的強弱自然不同,但無論是面對對手、面對人生,都應切記著劍道本身所欲彰顯的光明、正直,且隨時保持對環境的警覺的精神。最後,熱心的許先生表示,若有意跟許先生進行劍道交流,可於此篇報導中留言,本篇記者會協助轉達。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0

加入時間: 2014.08.13

賴思辰

加入時間: 2014.08.13
19則報導
1則影音
0則OnTV

作者其他報導

年輕的劍道愛好者 建議找機會學好日語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92,620篇報導,共13,177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92,620篇報導

13,177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