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FA 正反意見整理 懶人包
參考各大報及政府在網路上公開的資訊
個人力薄 歡迎網友補充與建議:)
台灣與中國之經貿現狀
1. 中國與香港已佔台灣出口總值的36%,為我第一大貿易夥伴、第一大出口夥伴及第二大進口夥伴。2007年兩岸貿易為我方賺取462.6億美元的貿易順差,若依中國統計則為775.6億美元。
2. 累計至2008年10月,依中國統計,台灣一共有77,011個投資項目在大陸經營,對台灣採購原料及零配件在大陸加工組裝後,再出口至美國等主要消費市場。這種投資型態,是中國依賴台灣的技術、台灣依賴中國的勞工及土地等生產要素,而兩岸共同依賴美國的消費市場。
3. 台灣與中國加入WTO雖已經7年了,但是雙方至今並沒有按照WTO正常的會員關係,雙方互相都有歧視性作法。
4. 目前台灣僅與巴拿馬、瓜地馬拉、尼加拉瓜、薩爾瓦多、宏都拉斯簽署FTA,這些國家與我貿易僅佔我對外貿易總額約0.167%
5. 截至2008年12月台灣已經同意輸入1,417項中國農產品;2008年對中國農產貿易逆差九十五億台幣;
過去台灣內部關於兩岸經貿關係的既有主張有那些?
1.遠離中國(拒絕三通與任何經貿協定)
2.兩岸經貿關係正常化(不歧視也不特別優惠中國)
3.優惠性協定加速與中國經濟整合(比如CECA、CEPA等)
何謂東協加一、東協加三、東協加六?
東協加一:東協分別與中、日、韓個別簽署FTA。日本於2008年生效;中國於2002完成架構協定,正式的FTA於2020年生效;南韓於2006年完成架構協定,正式FTA則仍談判中。
東協加三:中國相當積極,但日本對中國日益增加的區域影響力心存疑慮
東協加六:日本希望拉入紐澳與印度來稀釋中國的影響力
從CECA到ECFA 大事記
馬英九總統在競選時,曾提到兩岸可洽簽「綜合經濟合作協議」(Comprehensive
Economic Cooperation Agreement,簡稱CECA)。CECA介於自由貿易協定與CEPA(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之間,被馬總統定義為兩岸經貿互動可走的「第三條路」。一方面規避國與國的爭議,另一方面也避免『主權被矮化』的聯想,而其主要基本構想還是著眼於取消兩岸間包括關稅、經貿、投資等相關障礙,逐步構築一個自由化的共同市場。
2009-02-16 蔡英文:反對簽署CECA
2009-02-20 馬:不能因為有人不贊成,每件事情都要用公投解決
2009-02-27 馬英九:CECA改名為ECFA(Economic Cooperation Framework Agreement)「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
2009-03-07 ECFA 劉揆提三不三要原則
2009-03-21 馬英九:簽ECFA下半年有結果
2009-04-06 陸委會主委賴幸媛:ECFA有四保 也有三不
2009-04-13 經濟部部長尹啟銘:ECFA尚在個別研究階段
2009-04-15 馬英九:ECFA 五年分期推
2009-04-16蕭萬長:ECFA替FTA開路 走向世界
2009-05-10 劉兆玄:ECFA的簽署不需公投
2009-05-16李登輝:勿以經促統
民調
2009-03研考會民調:
50.6%受訪者支持ECFA
http://www.rdec.gov.tw/public/Data/932315104871.pdf
2009-03 遠見民調
52.4%認為只要對台灣利大於弊,政府就可與大陸簽定ECFA
http://www.nownews.com/2009/03/19/11490-2425079.htm
2009-03 TVBS民調
71%不知道ECFA是什麼;68%認為馬政府沒有說清楚ECFA;44%對馬政府與中國大陸簽訂ECFA時會保障台灣利益沒信心48%贊成ECFA公投;
http://www.tvbs.com.tw/FILE_DB/DL_DB/rickliu/200903/rickliu-20090312220651.pdf
2009-03民進黨民調:
44.1%民眾知道CECA、ECFA,但不知道者佔44.7%;「如果台灣不加強與中國的經濟合作,就會被國際的經濟貿易關係排除在外」,民調顯示,56.8%民眾不同意,同意者佔37.6%;48.8%民眾同意「與中國進一步的經濟合作,會造成台灣經濟過度依賴中國,影響台灣的自主性」,不同意比例佔43%;63.8%民眾認為CECA、ECFA的簽訂可能涉及主權問題,贊成應該交由公民投票決定,反對者佔32.3%;針對政府在兩岸談判中,維護台灣權益的能力,民調顯示,53.6%的民眾沒有信心,41.3%有信心。對於「在一中原則的前提下與中國進行兩岸經濟合作協議的簽訂」,民調顯示,80.2%民眾反對,接受者佔13.3%。
2009-04 陸委會民調
有70%的民眾認為有必要和大陸政府簽訂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有60.3%的民眾認同簽訂ECFA有助於促進台灣國際化及提升台灣產品在大陸市場競爭力,而半數以上(55.9%)民眾認為ECFA對台灣經濟發展有「好的影響」。有53.6%的受訪者認為簽ECFA,不會矮化台灣的主權。
http://www.mac.gov.tw/big5/mlpolicy/pos/9804/980419a.pdf
政府規劃中的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 是什麼?
答: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不是一般的自由貿易協定(FTA),而是符合WTO精神之經濟協定,也是規範兩岸未來經貿往來的法律文件,具有國際公法之效力,可確保未來兩岸經貿往來的穩定及可預測性。目前名稱暫定為「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簡稱)「ECFA」,正式名稱有待雙方未來協商決定。
http://cweb.trade.gov.tw/kmi.asp?xdurl=kmif.asp&cat=CAT4008
為什麼是架構協議?
答:ECFA之所以稱架構協議,最主要是其不像一般FTA採一步到位的方式處理。除雙方同意項目如早期收穫條款外,其餘議題,雙方得視國內產業需要以及市場開放條件等因素,訂定談判時程,留待以後按既定時程繼續協商處理。具有彈性、循序漸進、可預測性等特色,讓國內產業有足夠時間進行調整,應該是目前最符合兩岸經貿發展的處理方式。
http://cweb.trade.gov.tw/kmi.asp?xdurl=kmif.asp&cat=CAT4008
ECFA之內容有那些?
答:雖然不是一般的FTA,但我方初步規劃內容包括WTO目前所規範的貨品貿易(關稅、非關稅)、服務貿易、智慧財產權保護、商品檢驗、防衛措施及爭端解決機制等相關議題,以及其他非屬WTO規範的經濟合作,如投保、貿易投資便捷化等議題,這就是大家通稱的WTO PLUS,惟實質內容亦有待雙方未來協商決定。
http://cweb.trade.gov.tw/kmi.asp?xdurl=kmif.asp&cat=CAT4008
從WTO看ECFA的定位
1.WTO的最惠國待遇條款禁止歧視,但仍允許會員間簽訂區域貿易協定(RTA),如自由貿易區(FTA)及關稅同盟(CU); WTO強調FTA及CU應包含「實質所有貿易」,且完全消除關稅,以避免會員以RTA之名,行歧視之實。
2.籌議中的兩岸ECFA應係FTA,以及服務貿易自由化的「經濟整合協定」(EIA);府院不斷強調「容易達成共識的部分,先簽訂協議;有爭議的,透過協商逐步達成共識」,在WTO規範下應是「為形成FTA而簽訂的『過渡性協議』」。WTO要求過渡期間應合理,以十年為原則。
3.任何貿易整合都是自由化,將帶來市場及競爭度的擴大。具競爭力的產業將因市場擴大,提高規模經濟而獲利;但不具競爭力的產業卻將因競爭度提高而遭淘汰。
卓慧菀 【ECFA 朝野未說的真相】 2009-04-14 中國時報
ECFA正方
GDP上升
經濟部長尹啟銘:ECFA簽署後可使台灣的GDP增加1.374%,並大幅提升石化、機械以及汽車零組件產業部門對中國大陸的出口。
根據台灣經濟研究院「全球貿易分析模型」(Global Trade Analysis Project, GTAP)的實證模型分析指出,兩岸若簽署「綜合性經濟合作協定(CECA)」可為我實質GDP增長0.15%
http://www.sef.org.tw/ct.asp?xItem=50472&ctNode=3882&mp=1
創造就業機會
經濟部表示,兩岸若簽署ECFA,享受出口免關稅的產業因競爭力提升不需外移至中國大陸,企業投資設廠會留台灣,反而創造更多就業機會。
中央社 (2009-05-01 18:11)
突破經濟邊緣化的危機
考量東亞區域經濟整合加速,特別是明(2010)年起中國大陸與東協彼此間大部分貨品項目之進口關稅稅率將降為零,對我產業將造成衝擊,且適逢全球經濟不景氣之際,影響將更為嚴重,國內業者亦已多次提出與中國大陸協商互免關稅之急迫性需求。考量前述情勢,為降低部分業者關廠或外移,政府必須積極作為。
http://cweb.trade.gov.tw/kmi.asp?xdurl=kmif.asp&cat=CAT4008
「中韓自由貿易協定」已經在醞釀之中,三年兩載之後很有可能簽署。若韓國產品可以免關稅進入中國,對台灣的殺傷力絕對遠大於「十加一」,韓國藉由FTA所取得的絕對競爭優勢,長期將可能取代台灣廠商的相對優勢。兩岸ECFA的急迫性,不僅在於石化等產業馬上面臨的關稅不利益,更有突破日、韓、中甚至美國的FTA布局的急切需要。
中華經濟研究院估計,明年東協加三成型後,台灣產品的出口競爭力必然下降,將有為數超過十一萬四千名員工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