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吸管到底環不環保?
2015年海龜保育團體「Leatherback Trust」在臉書上發表了一段拯救海龜的影片,片中海龜的鼻孔中插有一根長達10公分的塑膠吸管,救援過程中海龜不斷流血與掙扎。影片一上傳立刻引起轟動與瘋傳,也讓台灣早已推廣三、四年卻毫無起色的環保吸管銷售量瞬間暴增。
環保吸管成熱潮 助力或阻力?
乘著環保議題的熱潮與商業的包裝,環保吸管成了市場上的當紅炸子雞,台灣許多工廠也紛紛投入,發展出各式不同材質的環保吸管。而其中「不銹鋼環保吸管」最受青睞與使用。台北商業大學商品設計管理系的甯同學表示:「不鏽鋼吸管外型很美、感覺很也實用,跟朋友一起團購了20支。」文藻外語大學西文系的陳同學表示:「比較喜歡不鏽鋼製的環保吸管,之前買過玻璃製的,但用幾次就破了很不方便。」不鏽鋼環保吸管不僅可以達到環保減塑的理念,搭配簡約流行的外型更成了許多年輕人的時尚單品。
QC館不鏽鋼環保吸管據2017年自家銷售統計,從開賣至今四年來已賣出將近二十萬支的不鏽鋼吸管,這驚人的數量還不包括其餘各大不同廠牌及部分商家的使用量,由此可見環保吸管在台灣的市佔率是相當可觀的。然而,實際走訪校園、街道、商家,使用環保吸管的人卻寥寥無幾,消費力似乎無法與使用面劃上等號。當工廠不斷製造,但消費者卻僅是「購買當作支持」時,環保吸管還能達到環保效益嗎?人手一支的環保吸管究竟能為環境減少多少傷害,或只是另一個環境殺手?
海洋污染到底有多嚴重?
世界經濟論壇於2016年報告指出,海洋的塑膠垃圾已達1.5億噸,每年仍然有800萬噸的塑膠垃圾流入,相當於每分鐘就有一卡車的塑膠倒入海裡。科學家預估,若狀況未獲改善,2050年海洋垃圾的重量將會比魚還要多。
「全世界的污染都非常嚴重。」臺灣環境資訊協會環境信託中心主任孫秀如表示,塑膠除本身無法被分解,僅能碎成細小的塑膠微粒,而具親油性的特性,使其容易吸附重金屬及有機污染物等,其影響可能比塑膠的塑化劑本身更嚴重。即使是在科技如此發達的現今,塑化的危害程度仍是無法已現有技術所處理的。在台灣,每年約使用超過三十億支塑膠吸管。在2016年台灣ICC監測成果統計海洋廢棄物排行前五名中,塑膠吸管便榜上有名。
環保吸管真的「有用」嗎
「我們希望用理念去帶動生活習慣。」面對現今環境污染的現況,曾在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工作的QC館不鏽鋼吸管老闆娘陳怡潔堅定的表示,創立不銹鋼吸管之初便是希望能減緩環境的負擔、減少一次性垃圾的產生。然而在二十萬的銷售佳績下,使用面真的能與購買力有相同的成效嗎?
走訪文化大學附近商家,對於店內塑膠吸管是否因環保吸管的使用而有減少,大部分商家的答案幾乎都是否定的。「沒有減少耶,吸管的使用量都差不多,大家還是都會拿塑膠吸管」7-11的值班經理李雅惠表示,「沒有差多少,還是有少數同學會拿自己的吸管,大概10個裡面一兩個吧」媽媽樂早餐店的店員表示。
為實際了解消費者對於環保吸管的使用狀況,本專題以問卷調查隨機採訪了一百位民眾。根據問卷結果顯示,在一百位受訪者中有81位知道「不鏽鋼環保吸管」此產品,並有15位實際購買環保吸管,66位有意願購買環保吸管,顯示環保吸管的不論在推廣或行銷上皆有不錯的成績與效果。而實際深入了解後,在15位有購買環保吸管的受訪者中,有7位於手搖飲料店或便利商店購買飲料時會使用一般塑膠吸管,7位外出用餐飲用飲品時會使用一般塑膠吸管,環保吸管的使用率僅達四成七,顯示現今消費者雖購買環保吸管但仍沒有外出攜帶的習慣。
「帶出去不方便洗」、「臨時想買飲料但忘記帶環保吸管」是大部分受訪者在購買後卻沒有外出使用的原因。但相較於問卷中「為何購買環保吸管」一題,環保與實用性高卻是最主要原因。從數據上似乎可得知,影響消費者無法實踐最初購買意義的原因就是麻煩與不習慣。
銷售量只增不減,但人們卻買了不用,環保吸管是不是反成污染幫兇?
「不銹鋼吸管製程污染跟耗能的多寡,都要看工廠而定。」QC館不鏽鋼吸管的老闆朱學傑表示。市面上有許多不同廠牌、國家製的環保吸管,會因原料、製作手法、程序,甚至是開發人的理念而產生不同程度的污染。以QC的不鏽鋼吸管為例,雖然製作工程程序較一般環保吸管繁瑣,但因製作工廠是由專門製造醫療等級品的公司負責,且設置在環保園區,因此污染便相對減少。反之,若是處理不當的環保吸管,不僅在製程上可能造成環境二度傷害,使用上更可能產生毒素危害健康。
環保的意義是習慣的養成
「環保吸管的目的是希望減少一次性垃圾,而不是本身是『環保』商品。」孫秀如表示,任何產品在製造的過程中都會帶來污染,但環保的意義,應該的是如何將污染降到最低。在能夠使用持續性商品的時候,代替一次性商品;在購買環保商品以前,清楚了解為什麼要選擇,才能真正達到環保。
環保吸管的確因搭上時尚化而延燒議題、帶起風氣,卻也因此險淪為流行下的「速食品」。然而該如何突破使用面不足的現況,QC館回應:「會更努力推廣理念,並不一定是以購買去行動,而是真正理解環保的價值。」孫秀如也表示:「習慣的養成才是根本。」
未來環保商品將結合文創與流行的元素,以一物多用的概念出發,為環保再創話題。「已經開始研發多用途的商品,像是可以變筷子的吸管,希望可以減少浪費更多不必要的資源。」朱學傑表示,環保不會也不該只是一項商品,而是以不同型態、不同方式去傳達功用與意義,讓環保成為一種生活的習慣與使命。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