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再(滅農)條例的盲點 百無一用是書生

文字-A A +A

農業和農村必須分離處理。

 

  農再(滅農)條例的盲點 

 百無一用是書生

 

馬政府上任後,各種政策受到質疑已是司空見慣無驚無喜的模式。馬英九迷信明牌,用了一拖拉褲的博士,效果卻不如一畚箕的博土,這也是學術人最沒尊嚴的時代。

『失焦的政策,變成漫天風暴,自以為好心的政府,弄得灰頭土臉。』飄浪。島嶼--Munch的一篇報導提出了這樣的警語。『官民之間強烈的認知不同,一邊是專搞景觀的農村再生,一邊是要求全面檢討的農業再生。』這是一針見血的結論。

關鍵在於『農業』和『農村』。

Munch指出:『農業問題不等於農村問題,一個政策的對象,究竟是農村再生或農業再生,農委會終究的回頭看清問題根源,更重要是清楚自己的定位,該是農業發展委員會,不是農村建設委員會,更不是農地釋出委員會。』問題已經這麼清楚的被指出,馬政府卻依舊麻木不仁,是劉兆玄裝聾作啞還是陳武雄欺上瞞下?

農業和農村必須分離處理。農業的復興需要有過去農復會、四健會那種『到農到戶』的社會主義公社式的關心和輔導。水產試驗所和農畜產試驗所成功提供了台灣農業技術升級以及存活至今的空間。當農委會變成政治工具而荒廢了本業職責,只替上位者搞一些『美化』的外表和數字,農村的『外觀』當然比農業更重要。

舉兩個極端的例子,若單單為了增加農民收入,政策性的將農地全部開放給非農業用途購買確實最為有效。將台灣農業消滅之後,台灣毫無選擇的必需依賴中國農產品來解決兩千三百萬人的食物問題,中國掐住台灣脖子,統一就自然完成了。將這兩件事串連起來看,農村再生(滅農)條例簡直就是馬英九的『統一綱領』。

環境報導朱淑娟有一篇『一場學術良知大辯論』http://shuchuan7.blogspot.com/search?q=%E5%AD%B8%E8%80%85%E7%9A%84%E8%89%AF%E7%9F%A5 文中提到:『平常看多了學者在各種場合的發言、寫的報告,說實在的,對台灣的學術良知信心是很薄弱的。』。馬英九急著將台灣推向統一的路,有他個人的政治立場和政治目的。馬政府所任命的一堆學者、博士難道認為在諾貝爾和平獎的競逐名單上也能列名?

謝明海 2009/6/7

 

農再二千億的十項用途
文/munch 五月 16, 2009  http://funp.com/t941506#p=941506

 

「農村再生條例」掀起漫天風波,問題出在官民之間強烈的認知不同,一邊是專搞景觀的農村再生,一邊是要求全面檢討的農業再生。
於是,失焦的政策,變成漫天風暴,自以為好心的政府,弄得灰頭土臉。
這樣的問題,根源直指農委會,作為台灣最高的農政機關,根本搞不清自己的職責。
農委會,前身是行政院農業發展委員會,工作是農業發展,幾十年來正事不幹,在工商經濟掛帥下,自我矮化像個出賣農村機構。
再生條例的出現,讓農委會活脫的像是農村建設委員會,丟掉一大堆振興農業的局處,讓水土保持局像農村建設局,以富麗農村為名,從整建溝渠的水保工作,撈過界開始建設農村。
更荒謬是,隸屬文建會的社區營造,也在這波農村再生下,透過農村培力,組織農再促進會,成為水保局新的社造業務。問題是專搞工程的水保局,能有什麼社區再造的想法與人力?
更離譜是,休閒農業只是整體農業的一環,一旦農村再生只是注重觀光價值的創造,在經典農村上標榜旅遊人次,水保局又與觀光局何異?
行政機構不務正業,不斷撈過界拼自己不熟的業務,二千億交由水保局搞農村再生,或許農村會有樣板新貌,但是農業還是一樣死翹翹。
農業問題不等於農村問題,一個政策的對象,究竟是農村再生或農業再生,農委會終究的回頭看清問題根源,更重要是清楚自己的定位,該是農業發展委員會,不是農村建設委員會,更不是農地釋出委員會。
農再條例的提出,沒想到刺激新一波關心台灣農業未來的討論,成為政策之外,美好的弦外之音。
但是,這些討論,原本該在政策形成前出現,現在卻成反對反對政策的聲浪。對於轉不過來的農委會,硬拗成少數社運人士、專家學者的意識型態,絲毫不知如同燎原的野火,早在沈默的農民中怒燒。
農民對於政策的不領情,統計數據應有預警,如果依舊執意進行,溫和的農民會將憤怒表達在下一場選舉中。
一個錯誤政策拖垮一個政權,早就不是新奇異事。
反農再,至今落在農再條例的條文討論,已無意義,農業再生的問題,不是農村建設所能含括,如果只在農再條例上的來回攻防,就像糊塗教授丟個爛考題,大家還擠破頭去想,無異浪費氣力。
該是轉向,丟出農再的新意,要的是全面的農業再生,而非狹隘的農村再生,主導單位不是奉承上意的水保局,或是自我矮化的農委會,而是調合各部會的行政院,為台灣農業再生提出一個完整系統的規劃,那是重建台灣農業,不是修繕台灣農村。
二千億該怎麼用,十張圖解,拋磚引玉。
【環境】
 
對於農業,生產作為核心概念,農業的環境不是只在富利農村,更在農村之外的廣大良田。當台灣農地開放,官方以為放鬆法規,放寬農舍興建,有利休閒性質的民宿、餐廳林立田野,以休閒農業增加農民收入。
先不論這些民宿、餐廳,成為外來投資者的鄉村樂土,更危機的是,除了少數風景好的農業區,有條件蓋起民宿,更多不具休閒價值的農地,早已成為工廠用地,當農業區變成工業地,衍生出來的污染問題,早是台灣農民的心中苦痛,三十年前「客廳即工廠」的工業下鄉,造就農地污染,現今竟然再度重蹈覆轍。國土的分區規劃,成為農業再生的首要問題,也是確保台灣優質農地的根基。
二千億整頓農業區的工廠,有助農業環境的維護。
 
河水不該是紅色的,但是這條遭到污染的紅色河水存在十餘年,早成鄉村景觀。更糟是農業依賴水源,一條河的污染,透過引入河水灌溉的渠道系統,足以污染百甲農地。水保局、河川局年年整治河岸,但是遇上失能的環保單位,就算有不再洪氾的河流,但是污染的河水,讓河流失去原來面貌,農業成為祭品,農民苦不堪言。
整治河流不該只是各搞各的業務,從河岸到水質,都該有流域系統的思考,讓河流恢復河流存在的價值,田園、生態也能回歸自然純淨。
二千億整頓污染河水,幫助農民無污染種植,也有助消費者健康。
【建設】
 
對於農村中,荒廢半傾的農舍,以潔淨觀點思考,一意拆除進行空地美化,其實是對聚落歷失的輕蔑。農村的價值,整潔好看只是景觀低標,更重要是如何保有特色,形成整體聚落風貌,一棟廢屋,乍看雜亂,但是觀查細部,卻是滿載農村故事。
一棟半毀的農舍,以法令強拆,簡單!但是,如果能夠進行空屋管制,透過溝通、獎勵,讓農舍恢復原來面貌,保持聚落的完整,誰說百年後竹篙厝農舍,不會成為台灣的合掌村,成為重要的文化資產。
二千億修繕傳統農舍,以區域觀念保全聚落的特色。
 
對於超愛蓋的公部門,不必老擔心私人住宅美不美觀,更應施力的是農村裡的公共建築,譬如穀倉或是糖廠,甚至辦公廳舍,保留具有特色的建築,成為農村的地標意象,有助農村的文化保存。
許多農村,最大的景觀破壞者,常常是公共建築,拆掉原本深具價值的建物,蓋起新式大樓,成為村落最突兀的建築,常常一條老街就毀在公共建物的一棟樓。
二千億保存農村公共建築,以文化財的理念,保存修繕鄉村地標建物。
 
對於農村,田園、房舍、水圳成為三項重要景觀原素,捧著錢到處蓋的農委會,真有心創造農村景觀,就不必蓋公園建涼亭,拿出魄力和水利會談判,讓所有鄉村水圳恢復舊日景觀。
減少水泥邊坡,改回自然土坡,滲流的水不是浪費,而是有助沿岸生態,當圳旁綠樹成蔭,蟲鳴鳥叫,甚至孩童嬉戲,那樣的自然農村,才是最美的農村景觀。
重要是這樣的美,不一定是為觀光,也不是蛋頭學者口中的懷舊,而是提供鄉村居民的舒適生活,農村再造的真諦。
二千億恢復水圳景觀,讓水圳結合生產與生活,重現農村的自然美景。
【技術】
 
對於農委會強推農村再生,水保局成為主導單位,對於農委會其他局處,無異是極大諷刺。太多單位數十年推廣台灣農業,到現今竟然以建設工程為主,農技人材倍感落寞。
農委會如果真想做農業再生,而非農村再造,重點單位應該是農試所及各地的農改場,這些藏著全台農業專才的單位,才是台灣農業再復興的基石。
台灣要走精緻農業,技術的改良精進,農民還是依賴農技單位的協助,但是數十年來,農技單位倍受冷落,不只研究經費不斷減少,甚至還一度要求自謀財源的走向公法人,農民不能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3

加入時間: 2007.07.22

謝明海

加入時間: 2007.07.22
2,367則報導
403則影音
6則OnTV

誰推薦本新聞

作者其他報導

奇怪的社會陋習

2024-11-14
瀏覽:
465
推:
0
回應:
0

面對時代巨輪快轉 不能以不變應萬變

2024-11-12
瀏覽:
1,789
推:
0
回應:
0

槍口朝內

2024-11-11
瀏覽:
1,469
推:
1
回應:
0

人生的巧遇 都是緣分

2024-11-04
瀏覽:
1,551
推:
0
回應:
0

懷念李亮一老友

2024-11-03
瀏覽:
1,712
推:
1
回應:
0

颱風能夠給政府甚麼樣的教訓

2024-11-02
瀏覽:
5,291
推:
3
回應:
0
2:15

也來談談捐贈

2024-10-31
瀏覽:
3,838
推:
1
回應:
0

三天三夜

2024-10-23
瀏覽:
4,803
推:
0
回應:
0

此地不留人自有留人處

2024-10-16
瀏覽:
3,026
推:
1
回應:
1

台灣的政治版圖

2024-10-13
瀏覽:
3,123
推:
0
回應:
0

農再(滅農)條例的盲點 百無一用是書生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92,470篇報導,共13,172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92,470篇報導

13,172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