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高逐雪踪 下雪天登山況味繞樑?
攀高逐雪踪 下雪天登山況味繞樑?
※ 瞭解雪的循環,可以讓登山者更能掌握雪況的變化,從山腳到山頂,從日出到黃昏,從今天到明天。儘管劇烈的變化多由暴風雪形成,但有更多微小細緻的變化是因為不同程度的日照、風吹或老化過程所致,它們同樣會成為重要的登山助力或阻力。《登山聖經》 ※
我愛這片山林,和這片山林的深情及風雪。日昨(2017.12.05)清晨起,台灣高山傳出雪訊,已在山上的山友將今年初雪景況傳至臉書分享,引起一些山友躍躍欲試。如按照正常管道申請上山,緩不濟急鐵定錯過這個「良機」,因此從「旁門」走「左道」而上者,也就自自冉冉的進行著。你說,這是走白山還是黑山?
才見山頭雲似蓋,忽覺岩下雪壓塵。滿天雪飄不須愁,踽踽登高上山頭?留得豪邁真情在,三生有幸踏雪遊!在台灣,很多人對雪天登山是忌諱的、恐懼的、不以為然的、官員更是不鼓勵的?但是,一位冒險的登山者,他對自然世界的追求、體悟、融入,總是依著一股打從心底深處所洋溢出來的「夢想」,在這夢想上孤獨或零落的身影,最後終將抵達一處能夠較清晰、較坦然地看見自身與自然相依畏的港岸!而真正愛好登山的人,會攀越過一個又一個既冒險又歇腳的港岸,繼續不斷的旅程,包括風雪天!
亂雲低罩頭,輕雪舞回風。雪天登山,別有一番滋味!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雪天登山亦同,準備好了則行,反之則止!在台灣碰到下雪並不容易,而下雪天能上山尤其難,難在公部門設了太多條框(有的直接就宣布封山、靜山),你也只能望雪而興嘆!因此,有些山友乾脆就組團到國外去過過雪天登山的樂趣。說來諷刺,政府「防民如防賊」又一樁!好在今年,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大發慈悲、大開方便之門,說「在兼顧登山安全與生態保護的立場上,以開放的態度與服務的精神進行雪季管理。」有山友就將該訊息稍作整理,方便山友理解。此異於往年且與個人有關者不外乎:1.雪季聖稜線將試辦開放申請(僅聖稜線嗎),2.雪季攀登領隊「無須」另檢附相關雪訓證明資料,3.領隊未到場或不符規定者,將取消全隊入園資格;4.將提供雪季登山相關諮詢服務。(百岳老查問,這方便之門允許獨行俠進入嗎?)
地白風色寒,山徑雪中平。國內現在也正在興起一股「雪訓」潮,幾個社團有在辦理雪地登山訓練,提供受訓者了解台灣雪地環境的機會,從實作中習得雪地登山知識與技能。只是,這些訓練時間大多事先預訂好,屆時能否有下雪環境恐皆得「看天吃飯」!惟既然是標榜雪訓,總得在雪地裡進行才有其真實感與臨場感,否則紙上談兵、陸地划舟效果大打折扣,意義也不大!
淒淒歲暮風,陰陰倏降雪。之前一些公部門如林務局呼籲,國人對雪況不熟悉,不鼓勵下雪天登山。這種思維指導或要求之下,台灣人怎麼會對雪、對雪天登山有概念?因為怕,所以就不鼓勵、就禁止登山?相較於這一次雪管處的相對「開明」作風,雖然只「鬆綁」一點點,還是要給予按個讚。至盼其他高山型國家公園管理處也能「比照辦理」且就從此時起全面辦理,惟「為德不卒」最好能下雪天提供「報備入山」之機制!唯有敢於嘗試、勇於冒險,才能從實戰中累積經驗與智慧,不管是雪天還是一般天氣下,均當作如是觀(颱風天當然須禁止)!
寒風吹我骨,雪飄切我肌。百岳老查登山多年也碰過好多次雪天登山(如在南一段、南三段、北一段、北三段、玉山主峰及群峰、大霸群峰、馬博橫斷、武陵四秀、雪山、白姑大山、大小劍、志佳陽大山及奇萊山、奇萊東稜等等),有些隊伍碰到這種天氣會用「撤退」來因應,但百岳老查卻有不同看法,機會非常難得,除非你要走的路線在雪天有安全顧慮,則改為鄰近相關相對安全之路線來因應(這又違規了),趁機好好享受一下雪天登山的「況味」,當然要以整個隊伍的安全為最先考量,絕不能逞強、逞能!雪天尤其是風雪天登山,在冰天雪地中邁步、奮戰、乃至宿營是何等豪邁壯烈,每一步都是天人交戰、每一場域都讓你如墜五里霧中,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千金難買,保證你這一生會回味無窮!因此,在冬天登高山必須有碰到下雪的準備(如果有下雪的跡象或預報,雪地登山的基本裝備都要帶著),才能好好享受這一夢幻之旅!
~ 百岳老查 2017.12.07.
附 記:
本照片是百岳老查某年的某一次高山縱走時遇風雪天,在營地附近所拍照。欲覓曲徑逐,大雪滿山巔,峰迴路轉不見路,雪地毫無馬蹄痕。這情境百岳老查當然有帶冰爪上去,雖然穿著雨鞋,但百岳老查在穿戴冰爪時會多一些繩索固定,多次經過實戰考驗,覺得還是很OK的!但你還是不要學這「爛招」來的好,因為百岳老查覺得可以,而你不見得可以?畢竟,處冰天雪地的環境裡不是鬧著玩的,更不是開玩笑的!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