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影音新聞)傳承國寶技藝 剪花黏泥有藝思

2017/12/11 22:30
3,590次瀏覽 ・ 1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1
檢舉

【記者于郁金/臺南報導】臺灣建築常以各式裝飾手法加強美觀,尤以傳統廟宇建築最為華麗,常見裝飾手法中;其中之一是「剪黏」,也稱為「剪花」,是一種立體表現類似馬賽克式的鑲嵌藝術;本回《剪花黏泥有藝思》展出呂興貴藝師與徒弟林秉賢、董珮儀、吳昀瑩共計4件剪黏實體作品,與6件輸出作品!

傳承國寶技藝《剪花黏泥有藝思》 重現傳統工藝
https://youtu.be/mIl0J9aQaKk
   剪瓷雕為閩南地區稱謂,潮汕地區稱為「嵌瓷」、「瓷嵌」、「聚饒」、「貼饒」或「扣饒」等(饒為塑造之意),臺灣地區稱為「剪黏」、「剪花」、「堆花」、「堆剪」或「貼瓷花」等;「剪黏」可說是東方版的馬賽克藝術,廟宇屋頂上常見琳瑯滿目、色彩鮮艷的藝術品,便是以剪黏手法,將破碎的碗盤、花瓶化作國寶級藝術品!即日起至1月7日新光三越臺南小西門連通道展出《剪花黏泥有藝思》,以國寶技藝「剪黏」為主題,解密臺灣寺廟工藝之美的源頭! 
    現年76歲剪黏師傅呂興貴,不捨傳統剪黏技藝消失,2012年寒假開始,他義務指導6名藝大及高中生,從基礎的人物到細膩「甲毛」、「摃槌」等技法,不趕進度、沒有結業期限,「希望傳統剪黏技法繼續傳下去。」
    呂興貴說,他年紀大,最大的困擾就是眼力不好,教導學生雖然辛苦,但只要能讓技藝傳承下去,心甘情願。
    臺灣建築中常以各式裝飾手法加強美觀,尤以傳統廟宇建築最為華麗,裝飾手法有石雕、木雕、交趾燒、彩繪、剪黏等多種工法,這些工藝被保存在廟宇裡,有的甚至長達數百年不變!
    新光三越致力於傳統文化推廣,本回《剪花黏泥有藝思》,以「剪黏」為展覽主題,於新光三越台南小西門連通道展出;「剪黏」也稱為「剪花」,是以立體泥塑為基底,經修剪彩色陶瓷片,黏貼於泥塑上後細部彩繪,是一種類似馬賽克式的立體鑲嵌藝術。
    新光三越表示,本次展覽與國寶級的古蹟修復「剪黏藝師」王保原的二徒弟呂興貴藝師與其徒弟林秉賢、董珮儀、吳昀瑩合作,共計展出4件剪黏實體作品,與6件輸出作品。
    另外,新光三越亦推出「新.聚焦影像展」,活絡臺灣攝影藝術。新光三越表示,即日起至1月2日新光三越臺南小西門微藝廊展舉辦《新.聚焦影像展》為新光三越文教基金會為扶植攝影新秀、獎掖攝影愛好者持續創作,另開闢一全新交流平台;自歷屆「新光三越國際攝影大賽」得獎者中遴選推薦具發展潛力、自我創作風格,並長期持續發表影像創作之攝影工作者,以不定時、不設限地點的展演形式,為其提供一嶄新、優質的展演發表平台,歡迎民眾一同參與《新.聚焦影像展》支持臺灣攝影影像藝術!
    剪瓷雕亦稱嵌瓷、剪黏,為流行於中國福建南部、廣東東南部潮汕地區、臺灣西部、越南等地區的一種傳統建築裝飾工藝,屬瓷片拼貼(英語:Trencadís)的一種,以顏色鮮艷、胎薄質脆的彩瓷器(如碗、盤、壺等)或殘損價廉的瓷器為原材料,使用粗鉗、鐵剪、木錘、砂輪等工具將其剪、敲、磨成形狀大小不一的細小瓷片,進而貼雕人物、動物、花卉和山水等,並裝飾於寺廟宮觀等建築物的屋脊、檐角、照壁、牆面和門窗框、門窗楣等部位。
    根據維基百科資料指出,潮汕地區和越南的剪瓷雕用途,還不限於建築物外部裝飾,例如潮汕地區亦應用於工藝掛屏,擺設於客廳、佛堂內,越南應陵中的啟成殿內部以剪瓷雕裝飾;剪瓷雕的題材以吉祥如意、福祿壽喜和花鳥蟲魚、人物故事為主要內容,其工藝兼具繪畫的色澤感和雕塑的立體感,並可長年經受日曝雨淋、海鹼侵襲而不褪色。
    剪瓷雕的發源尚未釐清,一說為明清時期福建漳州平和和漳浦一帶的制瓷藝人發明,因當地一度民窯瓷業發達,碎瓷片極為豐富;一說為由廣東潮州地區傳入閩南,因歷史上中原移民曾由潮州進入福建,潮州與漳州詔安毗鄰,兩地居民往來頻繁,民俗風情幾近相似,文化藝術風格亦趨於一致;第三種說法為源自泉州,因其自五代起便有德化窯、安溪窯、晉江窯等豐富的陶瓷資源。文獻表明明末以前剪瓷雕已經盛行於粵東、閩南各地,最遲在清康熙時已傳入臺灣,越南則於阮朝時從中國傳入。
    維基百科資料指出,因天災、地震及建築翻修等原因,中國大陸及臺灣清前期以前的作品已多不見,現存者以道光、同治年間以及近現代的作品居多,其中福建地區現存最早的作品為漳州的雲霄天地會遺址高溪廟,為清代康熙時的作品,越南則有不少阮朝的作品。
    新光三越表示,此次展出資訊,包括《剪花黏泥有藝思》(即日起至1月7日於臺南小西門B1樓連通道)、《新.聚焦影像展》(即日起至1月2日於臺南小西門B1樓微藝廊),歡迎您蒞臨參觀藝術大師呂興貴師生作品,讓民眾近距離欣賞臺灣傳統工藝之美!(記者于郁金攝)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