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林大面積開發蓋寺廟 宗教團體怎麼都不會汲取教訓?
山林大面積開發蓋寺廟 宗教團體怎麼都不會汲取教訓?
※ 自然是精神之象徵。每一種自然過程都是一篇道德箴言。(愛默生) ※
曾經有人寫說,「中西方對山的興趣有別。中國人上得山來,在風景幽美處必見寺院----開山祖師前手栽的兩棵蒼松,擎天拔翠,沿著短垣走到山門,拾階而上,門內廟宇清爽,殿堂整肅。西方的山則是測驗你個人的體力、毅力和爬到最高處時心胸中可能消納的幾口氣。」數千年來這個逢山蓋寺廟的「宗教情節」,似乎未曾稍減?看看國內這幾個類財團的宗教界「大戶」,他們在山林間蓋了多少道場、寺廟?「政教一家親」,維護環境生態者乃至於廣大的國人又能奈何?
日昨(2018.01.02)蘋果日報在「漂浪島嶼/郭志榮專欄」有篇題為「當寺院遇見石虎」的專文指出,「苗栗好山好水,風景秀麗,成為許多廟宇寺院喜歡設立的場所,但是在苗栗淺山地區,也是台灣瀕臨滅絕保育類動物石虎的重要棲地,最近幾件新的寺院開發案,碰上石虎棲地,引發生態危機,讓人思考宗教護生與生態保育的問題。在苗栗的寺院開發案中,福智佛教基金會在通宵山丘推動『擴大苗栗縣通霄鎮月稱光明寺宗教園區開發案』,面積最大,計畫在第一期14公頃開發面積之外,繼續擴大開發34公頃面積,興建作為根本道場的月稱光明寺。…月稱光明寺開發案,引發生態環保風波,對於一直致力推動環境保護的福智佛教基金會,也是一項試煉。長期以來,福智佛教基金會在宗教團體中,一直有著清新前瞻的形象,無論舉辦生態環境會議,發動淨灘,種樹作環保,推廣友善農作,甚至開設護生園區,種種友善環境作為,展現宗教護生的信念,建立受人尊敬的名聲。但是,月稱光明寺的開發案,卻是讓人錯愕!以保護環境,慈悲護生的信念,遇上開發山坡,砍除山林,危害生態的問題,引發爭議,可能也是開發之初所始料未及,甚至在生態問題出現後,面臨有所取捨的大智慧。」誠哉斯言!希望「福智佛教基金會」能聽得進去外界的這些「聲音」,暫停「擴大」建案,重新再好好審視該建案的必要性、可行性及危害性(後遺症)?否則,會不會有「未見其利先受其害」的困擾呢?
「聖嚴說禪」裡有這麼一則記載:「有和尚問雲門文偃禪師:『修行到不起一念的境地,還有沒有過失呢?』禪師答:『須彌山。』雲門是說這個過失就像須彌山一樣大嗎?一念不起不是打坐修行的人所追求的境界嗎?為什麼雲門說他大錯特錯呢?是誰在一念不起?從禪師的角度看,講一念不起的人僅停留在世俗知識上的一個觀念。其實他心中的我執就像須彌山那麼大,而且牢不可破。」百岳老查至盼現在「福智佛教基金會」的領導們,檢視你們心中那個「我執」是否太重?世俗好大喜功的心念是否依然強烈?適可而止,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3年前,慈濟在台北內湖的開發案,落得「狼狽不堪」,幾乎把整個「大好江山」給毀掉?殷鑑不遠啊,福智人,因為你們的建案在山坡地、在頻臨絕種的石虎活動淺山區!
敬請宗教團體對山林的「大開發」不要一意孤行!先前慈濟開發案,鬧得滿城風雨,不得不出面發表聲明說:「在內湖開發案取得社會共識前,將暫時撤銷開發案;為了推動環境復育與保護,將配合北市府規劃,廣邀專家、學者和擴大公民參與,將傾聽各方意見。」如今,「福智」這個宗教團體難道都不會「汲取教訓」嗎?貴會的某位老師在其著作中不是說,「在生命長河中,在家庭、學校、職場,我們免不了造作惡業,留下揮之不去的悔恨。大悲的佛陀不忍我們在憂悔苦海中翻騰,指出滌淨罪業的懺悔法。」敬請不要在山林地上做這麼大面積的開發,就環境倫理來說,這似乎就是「造作惡業」的行為?會不會「留下揮之不去的悔恨」,就不得而知了!福智的前大師們辛苦經營出這片天地來,我們要提醒現在的「福智人」,尤其少數握有決策權的師傅們,愛惜羽毛,珍惜現有的一切!否則會不會產生像之前的「慈濟效應」呢?屆時把這「功德林」燒個殆盡,再來做「滌淨罪業的懺悔法」,恐為時晚矣!
同樣在苗栗有座山叫「慈濟山(H495M)」,原名叫「大坪山、大坪頂」,據悉被慈濟買下後便稱之為「慈濟山」?占地約216公頃,其中有20公頃開闢為茶園?當年百岳老查在三義木雕博物館學雕刻時,每天傍晚時都會到該茶園區跑步,穿梭在茶園小道中,心中有無限感嘆~這裡應該是樹木林立之山頭,怎會是偌大茶園區呢?嗚呼,台灣一片片好山好水就這樣在財團或宗教或什麼團體覬覦下,快速被摧殘、快速在流失!在此呼籲這些宗教團體,放過寶島的山林吧!為這個台灣母親山林大地不被「穿腸破肚」,敬請這些類似財團的宗教團體,放手吧!
《阿含經》說:「佛觀一缽水,八萬四千蟲」,敬請「福智人」,清一清你們這一缽水中的「蟲」吧!六祖惠能曾說:「心迷法華轉,心悟轉法華。」心迷、心悟在此一念,至盼「福智佛教基金會」領導們及所有福智人,放下「執念」,善心對待這個好山好水,放過所剩無幾的「石虎」,學會謙卑,發念轉護生法輪,讓人感受貴宗教的慈悲與善念。這個「月稱光明寺宗教園區開發案」就是個迷與悟的法輪試金石!
~ 百岳老查 2018.01.08.
附 記:
照片1,引自2018.01.02/蘋果日報,是「月稱光明寺」的開發區域,保有大面積林地(郭志榮攝)。
照片2,引自「福智全球資訊網」,該網站指出,「福智教團創辦人上日下常老和尚及真如老師,為傳揚佛陀清淨圓滿正法的心願,希望能在各地建立寺院,培育僧才、安心辦道,並讓大眾透過實踐佛法,提升心靈,獲得真正的快樂。在這樣的心願下,老和尚擘劃了福智根本道場的藍圖,並在真如老師秉承師長心願,親自督導規劃,如今福智根本道場——月稱光明寺(2017年)9月12日上午9時吉時舉行動土典禮。」
百岳老查回應1:
已故佛學大師南懷瑾在其著作中說,「一粒米、一滴水都是別人供養你的,你不勞而獲,那裡是學佛的精神呢?……學佛仍是要供養一切眾生,那有反受眾生平日的供養呢?」星雲法師也曾寫說:「唐朝時,佛教寺院仍然注重宗教活動,自從馬祖道一禪師創建叢林,百丈禪師建立清規之後,有規模的禪林,便成為中國佛教重要的主體。尤其百丈禪師提倡農禪生活,自食其力,主張佛教不依靠外力,自己耕作,自己生活。年歲高達八十的百丈禪師,除了領眾焚修外,仍是一日不做一日不食,種樹、栽花、務農、開墾、生產等等,都是身體力行,從不馬虎。弟子們體諒禪師,要他不要再做了,讓年輕的弟子工作就好,百丈禪師卻說:我無德勞人,人生在世,若不親自勞動,豈不成為廢人。仍堅持做一日和尚撞一日鐘。後來,有的弟子看不過去,就把他使用的畚箕、鋤頭藏起來,以為師父找不到工具,就可以休息了。年老的百丈禪師找不到工具,沒辦法工作,當日便將自己關在禪房裡,不肯吃飯,縱使弟子百般苦勸、懇求,他仍是堅持自己所立下的規矩,並跟大家說:既然沒有工作,哪能吃飯呢?一日不做一日不食,百丈禪師以這一理念、精神昭告天下,尤其是佛門的弟子,應該要勤勞、精進,慎勿放逸、貪求安樂。」
再回過頭來看看今日我們的宗教界,還存有幾多這種「一日不做一日不食」之情操?率多不勞而獲且接受十方供養,進而積攢錢鈔,大搞「相關企業」,簡直成為「另類財團」?因此星雲感慨的呼籲,「我們是不是也能學習禪師的精神,生存於世,貢獻於世,立志於世,不枉費一時,不糟蹋任何一個因緣,珍惜當下,完完全全、認認真真地活著!」那些一心一意大搞建設、擴充「版圖」的宗教界人士,你們以為何? 百岳老查 2018.01.08.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