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解析IPCC特別報告,預想全球升溫「1.5℃」情境!

2018/03/26 11:50
3,269次瀏覽 ・ 14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1
檢舉

你知道地球均溫上升1.5℃和2℃之間,到底有什麼差異呢?

(圖片提供:高宜凡)
 
詹詒絜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氣候與能源專員)
 
 2010年,堪稱「台灣第一部氣候變遷紀錄片」的《±2℃》公開上映,開始把「2℃」這個數字烙印到民眾心中。可是,對於身處極端氣候最前線的開發中國家和島嶼聯盟來說,「1.5℃」才是一個最起碼、可接受的標準、甚至有人以「活命線」來稱呼!
 數字之爭持續了好幾年,2015年誕生的《巴黎協定》即白紙黑字寫下:「全球平均升溫必須控制在2℃以內,並進一步朝1.5℃努力」。可是,你知道地球均溫上升1.5℃和2℃之間,到底有什麼差異呢?
 
減碳野望不足,2040年就可能跨越1.5
 

 為解答這區區「0.5℃」的困惑,成立剛滿30年、全球最權威的氣候科學研究組織「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PCC),準備在今年十月發布一份特別報告 (Special Report on 1.5 Degrees, SR 1.5),用科學證據闡述1.5℃和2℃兩者的不同情境和連帶影響,為年底的COP24大會及往後各國商討《巴黎協定》後續執行計畫,提供最有力的論證。 

IPCC將發表特別報告SR 1.5,為往後的氣候談判提供科學證據。(圖片提供:高宜凡)
 
 今年初,IPCC特別報告SR 1.5的草案,便悄悄在國際氣候社群及科學家同儕圈流傳,接受各界的批評指教,目前已收到近500位專家提供的上萬則評論。國際氣候新聞網 (Climate Home News不久前更撰文、羅列該報告11項重點。
 
 瀏覽其中,最驚人的科學新發現當屬,即使把當前各國公告的「國家自主貢獻」(NDCs) 減碳計畫統統付諸執行,到了2040年,地球升溫幅度就可能超過前工業革命時期水準1.5℃,讓許多早就面臨氣候災變及海平面上升威脅的脆弱國家,感到膽戰心驚!
 
 但要注意的是,升溫曲線並非一去不復返!SR1.5報告模擬的地球升溫路徑和可能情境有許多版本,卻預留一個伏筆,即是「先升後降」的歸返情境。預估到了21世紀中期,地球升溫可能一度飆破警戒線,但可在之後回落到安全範圍內。上述峰迴路轉的情境有無可能實現,端看各國政府、城市、企業,甚至是我們自身,是否願付出更多心力,一同提高氣候行動的企圖心和執行力道。
地球生態系統會受氣候變遷產生難以恢復的連鎖效應,諸多證據早已歷歷在目。
 
不用到2℃,氣候「蝴蝶效應」已然發生
 
 然而,溫度曲線或許有上下、來回的搶救機會,生態系統卻沒有這個奢侈。SR1.5報告提醒,儘管升溫1.5℃的衝擊沒有2℃來得強烈,但已足夠為環境帶來許多無法挽回的災難。
 比方海洋圈的化學成分,只要升溫1.5℃就會造成巨變,使眾多棲息在海洋的生物(如珊瑚礁)大規模滅絕。除了海洋,極地是另一個重災區,2018年開春以來,寒流及大雪侵襲歐美各地,唯獨北極圈溫度竟飆升到攝氏2℃,讓人覺得「一點都不北極了」。SR1.5報告預估,即便人類設法將全球升溫幅度控制在1.5℃,依舊無法阻止極地冰層的融化。
 更麻煩的是,大自然是個交互影響的複雜系統,當地球溫度愈來愈高,後續將啟動一連串蝴蝶效應,從物種滅絕、冰層溶解、海平面上升,到和人類相關的乾旱、洪水、暴雨、飢荒等氣候災變,每樣都可能引發大規模的區域衝突(戰亂)和非自願性遷移(難民)。事實上,這種現象近年早就屢見不鮮。
 
 談了這麼多可怕的後果,難道沒有解決方法嗎?對此,SR1.5頗有「勸世」意味,報告中多次提及應從個人自身行為改變起,如少吃肉、鼓勵共乘、節約能源,均是大家耳熟能詳、近乎老生常談的減碳處方,卻是因應未來氣候巨變兵臨城下,全體人類不得不為的「社會變遷」(social change) 手段。
 儘管IPCCSR1.5報告現階段只有草案、多數內容尚未定稿,但聯合國亟欲藉此強化各方減碳決心的企圖不言可喻,接下來《低碳生活部落格》也會隨時為大家追蹤、更新最新進度,敬請期待。
 
參考資料
 
【作者簡介】
 
詹詒絜,畢業於歐盟Erasmus Mundus環境科學、政策與管理碩士學位,多次參與聯合國各項與氣候變遷相關會議,擅解讀國際氣候和能源報告,並負責經營國際合作網絡、追蹤國際氣候談判進度和能源議題研究等。
 
 
【延伸閱讀】 
--
基金會最新活動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