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2001 的寧波回憶 (一) 中國特色

2018/06/16 11:16
2,774次瀏覽 ・ 19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1
檢舉

 

 

 2001 的寧波回憶 (一) 中國特色

 

照片

( 網路圖片 人學研究網)

 

中國在鄧小平領導之下改革開放速度之快,除了政府獨裁的效率沒得談,以及國有化之下甚麼都不用談之外,香港資金最早進入投入土地和房產建設功不可沒,台灣人則是勇敢的接收港商的第二手,就像香港從10 元買入的資產,已經高漲到100 ,又用200 賣給台商,台商心理的目標可能是500 1000,天曉得。

這是2001在寧波的三個月日記,挑幾則出來介紹當時的心得。

===================================

0814 寧波天一廣場

 

今早再去了一次天一廣場,來電話說是建築模型已出來。

此地談事情往往沒有肯定的答案,問了他們一兩個疑問,答也答不出來,還要我不需考慮那麼多,因為模型是模型,並不是正確或最後的定案。同一件事問不同的 人也常有不同的答案。

問到租金,反而是要客戶簽意向書填入希望的 租金金額,他們會盡力向上協調來符合客戶需求。他們自己租金未定。真是『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自由經濟』。

看來中國唯一能明白肯定而且答案一致的,大概就是武力解放台灣。

反正不得要領,入境隨俗,也簽了 意向書,保留四個店。意向書全國到處都是,保留不是優先,意向也不一定要屢行,應改稱意見調查表才是。不能用這名詞可能也有其難處,中國以前是不能有意見的,調查兩字更是會嚇死人,工廠裡出了問題時台灣都會開檢討會,此地可是檢討不得,『檢討』在文革時期 是會要人命的。

中國特色的另一個現象,改革開放了二十年還沒改變的,就是仍然聽不到『對不起』三個字。 『謝謝』發音比較簡單,近幾年已經能聽到,但也多是在和資本主義有關的場合,當他手上接過錢的時候。以前不說謝謝,因為那表示欠人家一份情。現在仍舊聽不到對不起因為那表示自己做錯了事,或自己應對該錯誤負責。

==============================

眼見未來台灣的各項外銷競爭困境,1988 首次進入中國尋求外銷的合作商機,雖然徒勞無功,致少努力過了。最大收穫應該是,一路看者中國快速改變,稍稍認識了中國的政府和人民。

 

公民記者 謝明海  2018-06-16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