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社大20終身學習楷模~鄭景隆

2018/11/05 08:00
4,229次瀏覽 ・ 103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9
檢舉

社大20終身學習楷模~鄭景隆

談社大終身學習經驗與心得

    社區大學是終身學習的場域,台北市文山社大20年來,也出了許多傑出學員,我們訪問了一位剛獲得台北市社區大學二十周年終身學習獎,是全台各社大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寫論文畢業的傑出學員鄭景隆先生,分享他在文山社大20年學習的一些經驗與心得。

〈鄭景隆先生訪談要點〉

持續學習20年,除了興趣,就是不要間斷每期都選些課程去上

    到社大持續學習20年很不容易,若有中斷就不會去了。如時間許可,都要維持每學期都上一兩門課。

照片

為什麼會去寫論文?論文主題是什麼?

    我會寫出論文畢業,是因為十五分遺址這件事,要在兩年間完成論文,在當時並不被看好,因為是門外漢並不是專業學者,的確花很多金錢與時間,也不代表會完成。我那時有強烈的感覺,十五分遺址的重現是先民自己要出來,透過我出來。

照片

十五分遺址再現給文山區增加一處文史景點,他也附加獲得一些榮譽

    十五分遺址是台北市42個遺址裡面,消失的6個當中,唯一再找回來的一個。這個遺址消失了80年,之前,也有許多學者積極找尋,但都找不到。遺址這種重現狀況前所未見,在考古圈有引起一片漣漪。這遺址的出現,讓我們文山區增加了一個有歷史文化的點。

    這遺址再現到立碑總共花了十年,是得到很多人的幫忙,才能造就這件事。我在105年獲得得台北市榮譽〈傑出〉市民及教育部社會教育貢獻獎,我覺得都是附加的。

照片

對人生處事的一些見解與心得

    這件事的經驗,就跟我說的一個理論很接近。我認為,人生在世做事,有兩件事需特別注意:去做你應該做的事,要做之前應先評估,該不該去做;若應該做,還要再評估你有沒有能力做。如果沒有能力做,就不要做;如果有能力去做也應該做,那就去做,這時就不要管別人對這件事的看法。

    就我們像刻印章一樣,很多學生刻一半滑刀了,認為壞了就不刻了;又像跑馬拉松,很多人跑了一半,覺得時間超過就放棄不跑了,這樣都是錯的。

    不管有沒有得獎,一定要跑完,那是運動家精神;相對的刻印章也一樣,雖然壞了,也一定要把它刻完。因為刻完、跑完才有所謂的好不好、才有成績的好壞之分,如果沒有,一切都是白講的。

  〈在社大學習〉還有最有用的的一點是,我的脾氣變好了。與人互動,會完整聽完他講的,然後再討論你、我的想法對不對。我覺得這些都是我在社大20年學習過程中,對我的看法、想法有些改變的地方。

照片

在社大學習中的師生、同學間的關係與學習經驗

    我發現到社大的學員,早期有些同學感覺他們是因以前書讀得少〈沒機會〉想去補足以前沒學習的;現在的學員,一般人到社大學習,基本上想學習他已經懂的;我的思維比較不一樣,覺得已經會的,就不太需要去那裡。在一個小場域中,你可以同時接觸到完全不一樣的領域,應該去找你有興趣而你不知道的領域,去看看這領域的老師、同學跟我有什麼不一樣。

 

    我覺得這個對我後來的成長是有幫助的。就是說與人應對,如何與他們交談,若他講的你聽不懂,那你就無法與他交流,在社大學習有這樣的好處。

    早期社大師資很好。去上課可以知道學院派、非學院派及同僚間的各種不同的講法,老師也能透過學員了解實務上的一些事。

    以前老師及學員間在互動上比較不像師生關係,有些老師會發現有許多高手在下面;學員有社會經驗,也會問一些特別的問題,老師也會成長進步。

    我覺得學習最重要的不是只有聽,在社大學習最大的好處,有時是在同學間會學得更多。

    早期社大有很多志工,像志工社就幫學校很多忙,讓社大更多姿多彩。現在社大有公民記者社團,會報導學校、老師與學員的一些事情與活動,這會讓老師及學員知道他們是受到關注的,這些可能對學習上有幫助。

照片

    社大20年有不少有趣的事情,譬如說,我們同學想請某位老師來上課,學校就會要學員找到開課所需人數,於是學員就會找足夠的同學,再請學校找老師來上課,這事讓同學間的感情更好。當時的同學現在社會上許多領域,都算是佼佼者。

 

社大同學、友人談鄭景隆先生

〈社大同學林雪玉女士談鄭景隆先生〉

    與景隆先生是18年的同學,原先以為他是清潔隊的,來上課常是雨衣雨靴,且會遲到,全班都看到,所以印象深刻。

    可是他在課後對老師所講的都會再去思考,再跟他談過後才知道他都上社會科學課程,竟然願意為瞭解這門自然學科,願意在不利於他的時間,來上這門課,所以感覺這個同學很特別。之後又一起上周述蓉老師的古玉課,也才知道他在社大選的課程五花八門,上課當中他又可以連結其他他所知道的範圍。

   文山社大20年,只有他是提出論文的畢業生。他這個人很好奇,但又會很認真找資料來自己研究,又有自己的想法,他是在社大一個很讚的同學。

〈友人焦永平女士談鄭景隆先生〉

    認識他超過30年,他是一個非常認真、很慷慨、很誠懇的一個人。來到他這裡可以聽他談考古、茶道、印石雕刻專業,還不斷努力學習,作品有一定水準。來到他這裡,除眼睛可享受他的瓷器、茶具、印石等各種收藏品,還有茶、酒他也會慷慨招待我們。

照片

    鄭景隆先生是終身學習楷模,他的經驗與心得可供參考。終身學習,大家一起來加入文山社大。

台北市文山社區大學 公民新聞社 邱明 莊秀美 台北報導

 

延伸閱讀

玩石頭玩出遺址的人 訪鄭景隆先生〈上〉https://www.peopo.org/news/334215
玩石頭玩出遺址的人 訪鄭景隆先生〈下〉https://www.peopo.org/news/334219
社大20 終身學習在文山社大https://www.peopo.org/news/376591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