埤島里發展有機農業 組成共耕團隊
沿著淡金路往北直驅,兩種截然不同的景色映入眼簾,一側高樓大廈林立,一側植被綠林蔓生,這裡是埤島里。埤島藝術學園的共耕團隊,採取有機再生的耕作模式,生產健康無毒的食物,彼此共享農穫。
共耕計畫發起人楊俊解釋共耕的意思是我有一塊土地,我不是拿這塊土地來做生產獲利,而是透過租賃的方式提供給喜歡種菜的人,當然最基本的條件是有機無毒樂活休閒。一般種有機的不容易生存下去,所以百般思考:有機、生活、人文、休閒結合,也許才是出路,所以說就想了一個共耕的模式。
締結夥伴關係 享受收成喜悅
團隊將荒廢的土地重新改良,讓喜歡吃有機菜的消費者成為耕作者,並教導來耕種的人要怎麼種,才能種出好品質的有機菜,大家互相分享,從汗水中體驗樂活。
共耕團隊成員陳重佑表示親手種的東西每一天都在長大,長到可以收成時,這是一個滿大的喜悅。
埤島里民張心筠表示這個土地阿楊老師已經改良好成為有機的農田,大家種的話就是會很順手,不用煩惱還要用什麼肥料,菜才會漂亮,種起來才會好吃。他也跟朋友介紹說埤島里已經有共耕農園,讓大家能夠來參與。
藝術結合土地 推動社區營造
不僅僅只有共耕計畫,藝術學園時常將藝術與土地連結,推動社區營造及人文相關活動。
共耕計畫發起人楊俊認為藝術村有很多公共空間,比如有廚房,可以容納三四十個人,可以上課、可以煮菜,又跟農業結合,也有教室,這些都公共領域。他們會有專案,比如社區活動、社區發展協會、學校會跟活動做一些配合。
期盼保持初衷 延續土地價值
土地是人類最緊密的依靠,然而現代人對於「土地」二字的價值已漸趨陌生,踏回原始的步伐,才能將土地的價值永續流傳。
共耕計畫發起人楊俊表示因為在這塊土地,數十年沒人這樣做,他只是一個開啟,但是希望後續的人,能夠也像他這樣的心態繼續做,理念相同的人會聚集到這裡,會來埤島里把這塊土地真正的價值,變成一個尊重土地的模式來營運。
埤島共耕團隊與藝術村中的人們,以最有人情味而樸實的方式簡單生活著,他們用自己的方式,向大眾分享他們對藝術與土地的熱情。
淡江新聞 林嘉倩 陳盈蓁 採訪報導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