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給文建會有關88災後重建的建議

2009/09/06 11:46
2,615次瀏覽 ・ 2次分享 ・ 1則留言
PeoPo推 2
檢舉

曾旭正(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理事長)



在8月24日文建會二處陳處長邀請南部與東部的社造中心負責人及幾位社造界學者聚會討論災後重建相關問題後,26與28日曾兩度造訪高雄縣與屏東的受災社區了解相關問題,近日寫下一些心得和建議。9月3日主動求見文建會黃主委,當面提供了相關資訊與建議如下:
1、當前情勢分析

此次災難形態與921震災有絕大的不同,因此受災後的安置與重建也就不同於921,其困難度有過之而無不及。921震災除了少數地區因為走山而失去土地外,大部份都是房損屋倒,因此就近在村落鄉鎮內的安全空地安置可以快速進行,被安置的災民也離家不遠,心情相對穩定。反之,此次水災中,山區災民被撤離後因為路斷而無法了解家鄉狀況;海邊鄉鎮雖然未撤離,但因為污泥難清也無法心安,集體不安隨時會爆發衝突。不過,隨著災後慌亂的救災工作告一段落,若干安置不夠完善的問題也將隨著結束,接下來,「如何重建?」成為重大課題。

現今,社會條件與十年前很不同的是,媒體更發達而災民自主意識更普遍高漲,加上政治人物操作新聞議題的手段更加成熟,政府部門在推動重建上將面臨的責難必然更多更大。但另方面,十年來台灣各地的社區營造經驗有長足的進步,南台灣(雲林以南至屏東)和台東都有在地團體深耕地方,是推動家園重建可以依恃的力量。根據初步了解,高雄縣和屏東縣都有民間團體在災後不久即站立起來,展開自助助人的行動,如旗美社區大學、藍色東港溪協會以及若干原住民團體等。

2、眼前的需求

災後的安置工作自8月26日起進入第二階段,原本迫於現實不分災民的種族和鄉鎮別,都集中安置於大型寺院中。現已重新調整,政府借用軍營來安置同鄉的災民,雖然較容易管理服務,但可預期的,同鄉聚集也比較容易凝聚怨氣,若未能妥善引導其關注焦點,未來的衝突和抗爭將不可避免。

此外,山區的損毀情況不明,究竟能否返鄉重建是許多災民關切的議題,究竟如何引導災民作集體的討論與思考,避免僅限於個人私利的算計,更是重建能否成功的關鍵。平原鄉鎮飽受淹水之苦,所有矛頭指向政府,如何鼓勵其以有組織的方式來表達意見,進行內部討論以凝聚共識,甚至發為具體的行動,也都有相同的急迫性。

簡言之,當前民間與政府即將面臨的挑戰主要在於組織的課題和集體的行動,政府宜鼓勵和要求並行,催生民間自我組織起來。民間團體也要自立與互助並行,幫助更多民間團體運轉起來。有組織才有集體行動,有行動才能鍜煉組織更加強壯。

3、策略建議

文建會應對外強調透由社區營造來重建家園的重要性。921的經驗已告訴我們這是唯一的路,請文建會主動宣示支持在地居民共同重建家園的決心。不妨藉此提出「攜手重建家園計畫」,針對社區或部落組織提供短中長程的多項協助,甚至預告六年後舉辦成果展,邀請各界了解家園重建成果。短中長期的策略如下:

A、短期的協助:鼓勵災民形成組織(既有的或新設皆可),以組織名義提出工作計畫,向文建會申請三個月的人事與業務費用補助。文建會現有的「社區營造小額獎補助計畫」略作調整即可成為有力的支援管道。若能有效支持50個組織,即有50個專職工作人員持續關注災區狀況,提供訊息並引導家園重建工作。

B、中期的協助:主要鼓勵有組織地推動社區營造來重建家園。各個社區與部落所面對的問題、所擁有的條件都不同,可能重建的方式與難度也都不同。因此,在前一階段獲得短期協助的組織或能有六成有效地自立起來,形成能推動家園重建初期工作的組織,則可以進一步提供中期的協助。

此一階段的協助重點有三:組織人力、社區重建規劃、小型社區空間自力營造。

在此階段文建會可以善用重建基金,對30個社區持續予以支持,選擇有潛力的組織逐年增加其專職工作人力,至多為三個專職工作人員,以三年為目標,完成社區實質空間的重建。此階段也可以推動「社區陪伴計畫」,鼓勵未受災社區主動陪伴進行家園重建工作。

C、長期的協助:在前一階段雖以重建為工作重心,但已可以平行地思考社區產業、教育、老幼照顧等議題,並在有限的人力下選擇議題切入。視推動狀況,文建會可以陪伴其持續發展,在空間、工藝、文化等方面營造出社區的特色。

4、具體行動:

A、主動向行政院建議,請院長宣示鼓勵災區以社區營造為基礎進行家園重建,要求災區自我組織起來。

B、文建會宣布「攜手重建家園計畫」,強調將以短中長期的計畫協助災區建立重建家園的組織,漸進推動社區營造工作。

C、擴充災區各縣之社區營造中心的計畫,使之成為文建會與災區組織之間的橋樑,定期彙報災區資訊、輔導災區組織、引導組織性的家園重建計畫。在一個月內,協助有潛力的社區幹部提出計畫申請小額補助,將50個點建立起來。可將受補助的50個組織的專職工作人員組成「重建生力軍」,保持橫向聯繫與縱向支援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