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人,我們為什麼不生氣
文 / 部落新聞眼 亞葉雅告 2009-09-02
電視新聞裡,一個小男孩在哭泣,媽媽說:「不要哭,你是男人了,要堅強。」這個孩子才10多歲,他的淚水像雨水,滴滴答答地下不停,媽媽也止不住淚。部落遭到土石侵入,學校短時間沒有辦法恢復,開學前夕,縣教育局人員說,要到山下開課。直昇機來了,降落在部落的空地上,每個小朋友背著大包包,眼淚擦一擦,就往直昇機衝,搭機離開從小生長的地方。
上學,不再是件快樂的事
教育部針對災區學校,承諾如期開課,列了10多個學校要易地開課,以6個月為基準,分長短期安置;但事實上,部落的家長們卻陸續接到縣政府的人員說,趕快把戶籍遷到平地,這樣就可以讓山上的孩子可以到平地就讀。
不是只是安置而已嗎?教育部明明就寫著易地開課,怎麼會要求家長遷戶籍呢?一旦遷戶口,轉到平地念書,人口外流,是不是代表山上的學校,學生人數不足,也不用修復,乾脆廢校是嗎?
政府,你到底在「趕」什麼?!
外界抨擊不斷的遷村條例,在立法院三讀通過後,沒隔幾天,就有災區縣政府已經調查出縣內有近2千戶要遷村安置,並限期在這兩天內,要完成調查全縣災區族人遷村的意願,筆者看到縣府的意願調查表時,嚇了一跳,上面寫著,遷村要遷到幾個地點的選項,但現場的族人感到十分疑惑,因為在意願書上寫遷的地點並不清楚,就要族人勾選,請問要怎麼選?
甚至災後重建條例內,遷村後土地會被徵收,在整個會議中,是不被提起的、被忽略的、不告知災區族人的!
政府,你到底在「幹」什麼?
到現在還在救災嗎?救的是什麼災?是馬英九的政治災難,還是人民的苦難?災後重建條例中,明明寫著要跟原居住者協商,並取得共識,才能劃定特定區域,才能強制遷村,才能徵收土地,法令明白規定,該災區縣府,幾天內就完成遷村安置意願調查,合法嗎?合理嗎?
有學者跟我提醒,災後整個社會的關注,大概只能維持兩個月,當這些焦點不在時,真正的災區重建,才是最費心耗力。
88水災快滿一個月了,觀察這兩天平面媒體版面,對於遷村、災後重建的報導,只剩下小小幾篇,比預估的更快,災後重建是個社會運動嗎?人民真要起來抗爭才能讓政府重視嗎?但族人們,我們為什麼不生氣?!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