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的遼闊與沉靜裡 把自己清空?
在山的遼闊與沉靜裡 把自己清空?
※ 「林泉之志,煙霞之侶,夢寐在焉,耳目斷絕。今得妙手,郁然出之,不下堂筵,坐窮泉壑,猿聲鳥啼,依約在耳,山光水色,滉漾奪目,斯豈不快人意,實獲我心哉?(宋朝宮廷畫家.郭熙.《林泉高致集》) ※
隔著一座山的距離,隔著一層雲霧的朦朧,揮汗後的輕盈,坐擁一山青的釋放感,是人間淨土更是心靈的極樂世界!山水的本來面目只有你的親臨造訪才是最真實的「賞味」,若僅透過他人的遊記敘述,多少總含有些許他人的偏好或文字表達上的失真?如果又經過詩人墨客的感性渲染或為賦新詞,可能讓山水的真實性有了「面目全非」的個人情緒或用意夾雜在其中?因此,賞山一定要親臨、要眼見為憑、要腳踏實地,最重要的,要把心帶上山!你心若安好,便是山山是好山!
沁入一山的寧謐與清靜,在禪趣的遼闊裡有山的影子在悸動,在山的青翠寂靜中有禪的意趣在抒發,而要得到這種境界,一則上山,一則入禪!上山最好是一步一腳印,禪趣就在腳印與山徑的摩擦中產生了境界,滿山遍野是菩提;從山門遁入禪門,可以自適其性,自得其所,自陳其貌,自了其趣,自淨其心。也許這是從苦苦山行中「漸入佳境」的心靈提升,在苦其心志的山水形象氛圍裡,涵養出山行者濃濃的、獨特的精神底蘊!
人世紛擾,人事勾心,人情虛偽,人心險惡?欲拋離遠避這些俗務纏身,唯有將心靈遁入一種空靈的山趣之中,或在山趣中培養出些許禪意來。不管在山的寧靜氛圍裡,或在寂寂禪意沉潛中,就是要會心於這段類似苦行僧的奮進登高因緣裡。久處深山,有種「昔我往矣,淡淡悠悠;今我來斯,親親切切」之感!
一片山心寫素箋,拋撇俗世名利之眷戀,踩踏著無塵無染的衷懷,循著千迴百轉的山徑,迤邐尋覓大自然原始的跫音,就是這份自在從容、這份心思與樂趣,坐享空山靈雨的清趣,或睹旭日東昇,或聞迴風流響,在在發人思古之幽情,於是飄飄然、徐徐然,有隨風而升凌雲之意和遺世獨立之閒情。在一山如禪的經筒裡,我紀錄著每一段登山的美好感悟!
山心永不蒼老,逝水年華豈能憂傷?匍匐在坡面的低矮山花,不失其艷麗本色,依然潔雅脫俗,迎風招展於爭奇鬥艷中,只是生長在高山上的花花草草,爭的是一種寧靜的舞動,一種孤芳自賞的自信,一種搖曳生姿的表現與肯定,總凸顯出淡泊的雅致,來歡愉大地與登山客!只須山林記得,我記得,就已經皆大歡喜了。
一說山中無歲月?一隅山屋久冷清?靜坐屋簷聽隔旁山溝淺淺細細的汩流聲,汲泉煮一壺山茗的清香,翻幾頁隨身攜帶的書冊,曬一會柔和陽光,看幾隻鳥兒隱隱約約枝頭闖蕩,享受這種隨意隨興的闌珊與慵懶,獨享這種揮汗後的靜寂與悠然,是生活的豐盈,抑或是沉寂的遐思?誰說非「從俗的」完成百岳不可?開闊的山心似乎與百岳沒有多少因果或必然關係?山可以不懂雲的漂泊,人可以不懂山的遼闊。山心,很淡定,胸臆很遼闊,思緒很奔騰,行止很隨興。把心流浪在山頭,時時虛乘天地風,我乃世間最浪漫的登山郎!
入山,享受一份從容、一份悠閒,撣去俗世塵埃,暫撇雜務纏縛,讓一顆無所作為的山心,在山的寧靜裡得到淨化與淘洗;在寂寂品茗中,喚醒紅塵裡那顆飄忽不定的心,安放在青翠的流年上,讓一壺洋溢禪味的茶香,翻閱屬於山的這本書,走進書中與大山相遇,你將會描摹、領悟出山特有的心事與故事。而這一切,似乎很難在大隊駝鈴隊伍中,感受到?獨自在走山、在曲徑晨曦中走、在一路山花叢裡走,如此瀟灑放步走,就是為了要清空精神上的垃圾!尋找一種最適合自己的速度,走自己的路,看自己的景,莫問前世山聚為何因?只盼今朝惜此逍遙遊。
~ 百岳老查 2019.05.13.
附 記:
本照片是多年前的中央山脈「北一段」之旅,該趟由岳界能人張季參(桂秋姊,撐紅傘者,是國內登山界的女傑,少有出其右者,迄今仍馳騁於山林間)所領軍、百岳老查嚮導。季參她所帶領的山行駝鈴隊伍,胸有成竹,進退有序,節奏很分明,也唯有在這種安全、安閒的氛圍裡,才能有餘力、餘心來欣賞眼界所能及的美景。與能人為伍,石如雲動,遊山水有法,豈能草草?登大山就是希望能夠臻於「養得胸中寬快,意思悅適」之境界!輕輕鬆鬆腳步開放,似一竿風外酒旗飄盪,此百岳老查登山之心也,亦是闖蕩山林之興也!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