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嘉義史蹟資料館 歷久不衰史

2009/10/14 02:51
2,868次瀏覽 ・ 1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1
檢舉

【記者林亞輯/嘉義報導】

   早期為社務所和齋館的嘉義市史蹟資料館,已歷經六十六個年頭,今年嘉義市政府文化局自十月十日至十一月十一日止,舉辦祈福DIY和「史蹟愛生活之南方、創意、生活映演會」活動,選在具有歷史淵源的史蹟資料館,足以呼應史蹟資料館本身豐富的嘉義故事,和濃厚的在地精神。

  嘉義市史蹟資料館早期是日本神社附屬館設,日治時期除了最大的圓山忠烈祠,另有新竹、台中、嘉義、台南四大神社,史蹟館是台灣區四大神社之一的國幣小社<註一>。史蹟館分成兩部分,分別為社務所及齋館,兩館都是以檜木製成的建築,進入館內便是撲鼻的檜木香。其本身構造屬日本「書院造」的建築形式,此風格當初是為武士與僧人的起居打造。史蹟館從外觀到內部的陳設,原汁原味地保存了日本建築昔日的風味。齋館、社務所、讓參拜民眾洗手的手水舍,及放置祭祀用品的祭器庫等建物,也是日治時期留存下來的文物。史蹟館曾做為國軍八二八醫院的院址,之後也歷經長時間的荒廢,從日本統治直至今日,期間雖因不同用途導致建築部份損壞,卻還是屹立不搖。現今館內也擺出不同時期留下的紀錄和相片,其中最為人津津樂道,是記載嘉義「一徐二賴」兩大望族的故事。

照片

嘉義史蹟資料館,歷時已達六十六年之久。記者林亞輯/攝影

  史蹟館為嘉義市現今少數留存的古蹟之一,民國八十七年十月,此建築經嘉義市政府核定為古蹟,也被政府定為城市發展重要地區,成為展示嘉義歷史和沿革的地方。史蹟館在嘉義地區能成為指標建築,除了因為它是日本統治留存的遺蹟之外,還紀錄嘉義地區從荷蘭統治到國民政府的族群變化、政經關係,尤其是清領時期嘉義身處首都安平北邊的防線,歷經三大民變的衝擊。史蹟館導覽許德安表示:「雖然說每段統治時期都有不同故事,來到這裡若能夠了解背後的因果,可以深知歷史循環不變的過程。」
  
  今日文化局用一系列體驗活動,傳承史蹟館一直為嘉義人做的:為本地過去和現在發生的一切留下紀錄和軌跡。為期一個月的活動,有親子互動與體驗課程,還有為了回憶史蹟館前身的「祈福之地」而舉辦的「祈福DIY」活動。嘉義市文化局專案執行負責人葉馨文表示:「透過DIY做出的御守和祈福娃娃,讓大家能夠知道史蹟館以前就是為嘉義人民祈福,以及神社祭祀前準備的場所。」「南島‧創意‧生活映演會」則是在地影像工作者拍攝嘉義的老街道,與嘉義的部份故事,透過現場影片的播放,和館內古色古香的日本氣息,為這場回憶史蹟館的饗宴增添許多懷舊氣氛。

照片

史蹟館前祈福DIY活動,親子寓教於樂。記者林亞輯/攝影

  嘉義呈現的多元文化,在史蹟館中也可以看到。史蹟館從日治時期統治到現在,已超過半個世紀,所承載的故事相當可觀。許德安認為:「可惜現在這些歷史傳承有了斷層,我覺得要有學校教育和專業導覽人員的配合,才不枉史蹟館的設置。」民眾徐麗玟表示:「這種可以親子互動又能了解嘉義歷史的活動,基本上我是蠻贊成大家來的。」現場的民眾透過影片播放的活動,也能看見嘉義老街道、小巷弄中不為人知的故事。未來史蹟館會繼續記錄嘉義地區的點點滴滴、推動文化資產的保存。民眾若有時間經過史蹟資料館,不妨停下腳步,走入史蹟館的時光隧道,體會一下嘉義的昔日風華。

<註一>社格:日本人對於神社設有社格制度,「社格」代表的是神社的地位,其中國家經營的神社稱作「官社」,官社中則分為官幣大社、官幣中社、官幣小社、國幣大社、國幣中社、國幣小社六種,嘉義史蹟館則為國幣小社,在日治時期已受到重視。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