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除產地迷思 跟進全球趨勢
【記者董宥女勻/綜合報導】
出國遊玩買回來的禮物,當翻到產地標籤標示著「Made In China」,可別急著投訴店家!近年來許多跨國企業為降低生產成本,選擇至中國大陸設廠代工,但產地迷思使人將「Made In China」與「黑心貨」劃上等號。其實產品只要透過嚴格品管,仍可保有與原廠相同的好品質。
由於近幾年媒體報導大肆渲染,一般人往往會將中國製產品與黑心商品劃上等號,因而反制中國製產品,通訊二羅劭瑜表示:「名牌包包或是價錢貴的物品,絕對不買大陸出廠的。」但媒體報導所揭露的「中國黑心貨」,多為未經過嚴格品管便直接批發至市場,淺藏問題的可能性高。由於黑心商品新聞層出不窮,就算中國製商品幾乎已遍佈全球,一般人對於中國出產的產品仍存有警戒心。元智大學資訊傳播三年級張簡鈺倫表示,雖然沒有很強烈排斥中國製產品,但是能避免就盡量避免。
中正大學企業管理學系鍾憲瑞教授說:「不能因為中國製的標籤而將商品定位成劣質品。」他表示,在全球分工的機制下,一件商品從原料、製作、品管到包裝,都可能經手過不同的國家而完成,尤其中國大陸現已躍為全球代工大國,消費者很難完全避免購買到中國製的產品。現今全世界許多企業為了降低人力成本,會將工廠遷設中國或委託開發中國家代工,也因此完成品的標籤,會依慣例印上最後加工製作的地點,但中國製標籤卻容易讓消費者產生誤會。其實只要企業嚴格控管製作流程、品質管理,無論產地為何仍可保有良好品質。
以日本為例,由於當地代工成本昂貴,許多知名公司如日本迪士尼、日本國民品牌 UNIQLO皆選擇日本設計,再授權中國大陸代工,最後交回日本作品管與確認,雖然商品上為「Made In China」的標籤,但兩家品牌的品質及受民眾喜愛程度,仍是有目共睹的。有多年採買經驗的精品店老闆李小姐表示:「有些客人會質疑日本進口為何皆為大陸製,但經過比較後發覺品質和日本製並無太大差別,客人也已慢慢能接受。」政治三蕭維傑表示,比起產地,他更相信品牌。他認為即便在中國生產,大品牌為了經營品牌形象,必定會作好品質的控管,並提供消費者對品質的需求。Coach、Burberry等國際知名品牌近幾年幾乎全數交由大陸製造,但憑著嚴格的品管,讓這些國際名牌品質聲譽依然穩固,營收成長率年年提升,更使企業能著重於品質與設計。以Coach為例,根據英國《金融時報》報導,從2000年開始,Coach便將九成以上的工廠陸續移到人事成本較低廉的國家,如中國、印尼與土耳其等,至2006年,毛利率從64%成長到77%。而Coach的營業成本比率〈註一〉,從1997年的42%,大幅下降至2006年的22.4%,並將控管下來的盈餘致力於管理及推廣品牌,短短幾年便創造品牌傳奇。
在購買商品時,消費者可以選擇多注意品牌管理與商品設計的品質,而非一味地針對商品的產地。而在選擇名牌衣物或是高價位商品時,消費者若能夠事前作功課,充分了解該品牌是最好的。舉凡平價至高價商品,只要透過謹慎挑選與比較,無論是何地出產,皆能夠買到滿意且品質好的商品。
〈註一〉營業成本率(又稱經營比率、營業比率)=(銷貨成本+營業費用)/銷貨淨額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