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揹工把食材都揹到山屋了 結果等不到登山客來 怎麼辦?

2019/08/26 05:34
5,434次瀏覽 ・ 5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1
檢舉

照片

揹工把食材都揹到山屋了 結果等不到登山客來 怎麼辦?

 

※ 信賴,是一種在長時間默契之後,對彼此間的一種信任模式。人與人的相處,如果能用誠懇的心坦誠以對,相信合作雙方的片片面面都會比較順利且愉悅,唯有持續經營有益、正面的依存關係,信任感才會源源而生。一群人在深入崇山之後,如果能夠在一個安心、信賴與感動的氛圍下互動,這樣美好的山行絕對值得你回味再三! ※

 

信任,在登山裡很重要!約定了,就要遵守!雖然登山界裡人不多,會請揹工(高山協作員)揹東西兼廚夫有時還兼嚮導者又更少?因為,在山林裡靠揹工討生活的本來就不多,所以很容易大家就會碰面(在山上有時候不同隊伍所請的揹工,跟各隊山友們都認識),一旦碰面大家就很熱絡,寒暄問好,送上一杯熱茶水,感覺非常好!百岳老查喜獨行,在山屋裡或營地間偶會跟這些揹工們泡茶聊天(早期,還會在宿營時喝兩杯),互通一些山林資訊與知識!絕大多數的隊伍和其所僱用之揹工感情都很好,而且會形成「老顧客」的依存、合作模式!

信任是用來沉澱、累積的,不是用來挑戰、揮霍的。聰明的領隊嚮導大多不會去得罪揹工,因為揹工有時候對一個隊伍的重要性甚至會超過領隊嚮導?身經百戰的資深揹工其山林實務經驗太豐富了,較資淺的領隊嚮導有時候還得請教一下揹工如何來處理山上的一些棘手問題?因此,一些登山社團都有其長期合作的揹工朋友,這個默契夠、味道對的合作關係比較沒問題。問題在於網路興起後,資訊取得容易,幾位登山客網路上相揪就組成一個自組隊伍,有時還會請個揹工來協助,因為彼此不太了解、默契不太夠、規矩也不太懂,有時候會有一些小「磨擦」,以至於影響整個登山氣氛、甚至安全?

金錢貴如命,人情薄如紙。日昨(2019.08.22)就有某個揹工社團在其臉書貼出這樣的訊息,「有訂餐的山友們,請你們如果不爬了請事先主動聯絡好嗎!食材都揹到山屋了結果等不到你們的人,這樣食材費要如何算餒~到底……?」將心比心,愛山及愛登山的朋友們,你看了這則無奈的貼文之後有何感想?登山的人大多數都很「阿莎力」,口頭約定就算數(口頭約定其實就已經是一種「法律行為」了)!怎麼會出現這種「不可思議」的「等無人」現象?據悉,有些登山客還會要求退費?這合理嗎?一般來說,登山人的心胸相對會比較開闊些,碰到這種「差錯」,大概登山客會把食材費及揹工之工資「全部吸收」!至於已採購的食材也大多會請揹工們直接就「自行處理」了?這個方式似乎是比較合情合理的「解決模式」?若捨此不由,而和揹工去「斤斤計較」,甚至耍賴?那就太超過了,難怪有人建議將這些「耍賴」的人或團體「點油作記號」,提醒揹工界注意!

交通部所公告的「國外旅遊定型化契約應記載及不得記載事項」裡,有一項是這樣寫的:「旅客於旅遊開始日或開始後解除契約或未通知不參加者,賠償旅遊費用百分之一百。」《行政程序法》第8條也有規定:「行政行為,應以誠實信用之方法為之,並應保護人民正當合理之信賴。」相同的,在國內登山旅遊,揹工都已經依約將採購之食材揹到山屋裡卻遲遲等不到登山客出現,難道這些登山客還能不「百分之一百」吸收這些所衍生的費用嗎?有位資深登山專業嚮導兼揹工的朋友在接受媒體採訪的場合裡就強調,揹工要爭取的不是所得提高,而是尊重的態度,「對方怎麼看我們,才是最重要的事。」這是問題的關鍵,職業神聖各行各業大家互相尊重。敬請記住:「信任就像一張紙,皺了即使撫平,也恢復不了原樣了。」

山域揹工(協作)這個「行業」,似乎還處在「三不管地帶」,沒有工會沒有勞健保,甚至沒有「主管機關」?與之有關的部門如,主管森林業務的林務局、勞動權益的勞動部、登山運動主管機關體育署、主動跳進來管理登山活動的消防局、維護原住民權益的原住民委員會等,這些部門大家都「悶不吭聲」?就算是「外勞」也都有了法令規章的保護(障),唯獨台灣登山界的「山域協作員」,始終都處在一個「爹不愛、娘不管」的尷尬地位?偉大的政府啊,山林解放的政策裡,不能再遺漏「山域協作員」這一塊!

生活有進有退、有贏有輸,登山人在山上再怎麼輸也不能把性命輸掉,另外也不能把誠信輸掉。「人生苦短,沒必要太過算計和計較,也沒必要看重成敗得失。你越在乎,就會越煩惱越痛苦;如果你看淡了、心寬了,那些得失榮辱不過是雲煙一片。」不要為了幾塊錢而壞了登山雅興,至盼登山團體或個人當你們有需要僱用山域揹工(協作)時,敬請你站在別人位置上想想,「做一個磊落的人,做一個界限分明的人,彼此尊重、理智對話、保持人格獨立。(三毛)」以一顆相知相惜的心,拿出真誠,用心去對待生命中每一位尤其是在山上相識的人,進而你就會發覺山林真情是如此美好,山旅活動是如此精采!登山最不要把心情搞砸了!

~ 百岳老查 2019.08.26.

 

附 記:

1.有幸與眾山友一起登山,就是一場盛大的遇見,期間、其間每一段共處的酸甜苦辣經歷,都註定是珍貴無比的,也不是用金錢能夠輕易交換的。在山上若有一些誤解,應該和諧的盡快解決,例如登山隊伍與揹工(協作)之間協調上的誤失,應該是很容易處理的事,或者不應該讓它發酵成「錯誤的事」?聰明的登山客,登山很美好,放開且整理好心情,迎接每一次的山旅以及在山上的每一天,善待每一次、每一天、每一位山友,就像在善待他人和善待自己之一般!有山友建議應該「事先訂好契約」,見款才辦事?嗚呼,百岳老查登山幾多年,雖然形形色色山友都見識過,我還是相信人性,幾十年下來,山上的事不都是口頭講定就算數且據以執行了嗎?在台灣小小的登山「市場」,搞得如此不堪,看在眼界高、心胸寬的登山者眼裡實在很傷感!

2.「上山時和協作聊天,他們常常不是這邊痠,就是那邊痛,嚴重的甚至有些腰椎、頸椎椎間盤突出的狀況。他們常笑說,這真的是辛苦錢,上山賺的,有時候下山看看病、作作復健、打個針就去了一半了,如果真的傷到脊椎,那就虧大了。(陳崇賢醫師)」本照片引自2019.06.20.華視新聞(圖/伍玉龍提供),過往建材可透過直升機運送,然而2014年後,因飛航問題和成本支出,已無民航公司承攬吊掛建材工作,因此目前山屋建材運送多靠人力背運。岳界名人伍玉龍表示,部分山屋工程也需使用發電機,「一個機器就95、98公斤重,那是一個人背上山。」呼籲山友們吃果子拜樹頭,常懷感恩之心,山上一切公共設施得來不易也維護不易,很多建材都是揹工們一步一腳印揹上去的,登山客當你在享受山林好處之時,敬請給揹工們一點鼓勵及感激的掌聲!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