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瓦厝社區 營造起步走
【記者陳佳慧/嘉義報導】
位於嘉義市南端的紅瓦厝社區,長期以來居民並未重視社區發展,近來為提升環境品質,自去年十一月成立紅瓦厝社區發展協會,積極發展社區營造,經過一年社區居民的努力之下,獲得九十八年度嘉義林區管理處評比綠美化模範社區第一名。
紅瓦厝社區隸屬西區湖內里,湖內里幅員廣大,里長無法全面照顧各區,長期下來居民普遍存有社區被邊緣化的想法,加上社區為外來人口組成,彼此之間鮮少交流。紅瓦厝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王銀敏表示,為了提升生活品質以及增進居民凝聚力,便決定從去年開始進行社造。王銀敏帶領志工與社區民眾在一年內進行許多營造工作,像是打造社區入口意象,在入口排水溝旁的石磚,結合貫穿社區的嘉油鐵馬道<註一>,彩繪上火車車廂意象,展現社區活力的一面,王銀敏說:「由於社區剛發展,必須先讓別人知道這裡有個紅瓦厝社區。」社區營造較為不一樣的地方,是剛於十月底初步完工的紅瓦厝綠廊休閒活動空間。社區以往沒有一個公共活動空間,使居民無法聚集交流情感,加上社區土地零散,獲取地主同意改造也非易事。為解決困境,社區發展協會便自行向嘉南農田水利會,爭取排水溝旁的腹地,將其改造為活動空間。王銀敏表示,水利會腹地原先並無人管制,但農民有種植作物,經過多次溝通後,才順利爭取到土地。紅瓦厝休閒綠廊長達260公尺,目前社區已完成160公尺,對於剛發展的社區來說,社造腳步算較為快速,王銀敏說:「當時環保局來清除垃圾時,表示沒看過社區一開始做得這麼快又這麼大。」原本凌亂的土地,經改造後轉變為休閒步道和公共活動空間,也成為居民休閒運動的新去處。
紅瓦厝居民對於社區活動參與度高。圖片來源/王銀敏提供
志工和居民高度的參與度,共同成就了紅瓦厝社區目前的樣貌。王銀敏回憶道,第一次社區做綠化種樹時,原以為居民不會來幫忙,沒想到居民卻主動並踴躍地參與,一千顆苗木就在大家幫忙下很快地種完。「那時真的很感動,感受到居民真的想為社區做些改變。」王銀敏表示。居民除了積極參與社區內事務,還會主動號召組團出外參訪績優社區,學習社造知識並應用於紅瓦厝,為社區營造盡一份心力。目前社區還有推動「一家一菜」活動,每家準備一道菜餚,聚集大家在一起吃飯,居民林金英說:「一起吃飯讓各家可以互相聯誼,增進居民的凝聚力,很不錯。」透過社區營造,紅瓦厝社區居民漸走出家中,與鄰居有更多的交流,不再像以往彼此形同陌路。居民王銀蓉表示,現在大家有了共同的目標,多了一份歸屬感,彼此就像是一家人。紅瓦厝發展短短一年便獲獎,除了居民向心力的提升,也因協會理事長會聆聽居民的建議,滿足居民的需求,盡全力發展社區營造。理事長與居民同進同出的情感,使紅瓦厝更加團結有效率的成長。
改造後的入口意象,為社區帶來新氣象。圖片來源/王銀敏提供
紅瓦厝社區發展處於剛起步階段,王銀敏強調,這幾年社區營造重點,著重於環境改造及提升社區居民凝聚力。今年紅瓦厝獲得綠美化模範社區第一名,王銀敏表示,很高興能感受到居民的活力與凝聚力。社區對於未來的規劃,首先會將公共活動空間建設得更加完善,給予居民專屬的交流地點;明年則把重點放在社區電影,讓居民成為電影主角,提升居民向心力。另外,社區期望能在紅瓦厝建立一個嘉油鐵馬道休息站,讓遊客能停下腳步,多加認識紅瓦厝。紅瓦厝未來將以永續發展的概念出發,不只維護現有社區資源,更能夠持續美化社區。
嘉義縣市許多社區在社區營造方面早已行之有年,也發展得有聲有色,雖然紅瓦厝在短期內就有不錯的成績,但社區發展仍處於起步階段,未來仍有許多社區營造工作可持續發展。透過居民和社區發展協會的努力,憑著對家園的認同,他們相信在未來,一定會打響紅瓦厝社區在嘉義的知名度。
<註一>全長3.5公里的嘉油鐵馬道,以嘉義市世賢路四段中油廠區旁為起點,經過美源、光路、湖內等三里,並通過嘉義縣水上鄉三和、下寮、回歸等三村,到達北回歸線公園的天文廣場。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