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韌性城市大比拚 最佳做法報你知

2020/04/08 10:21
2,114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台灣常面臨因強降雨而帶來的土石崩塌和斷線危機。此時,地方政府首要任務是多多發展分散式能源及微電網系統(再生能源、儲能、電動車到建築V2B應用),以增強社區和偏鄉的抗災能力。

照片

到了2050年,將有2/3的人口住在都市(Photo: Flickr, CC BY-NC-SA 2.0)

  你是一個都會生活族嗎?可曾預想過未來30年後,全球將有近7成人口像你一樣,每天穿梭於城市之中,屆時會是什麼樣的光景?面對日趨嚴重的氣候暖化,都市承載力足夠嗎?

  聽起來,人口激增和氣候變遷帶來的挑戰將無可避免,但不要怕!今年1月,台達基金會與國際知名智庫「美國能效經濟委員會」(American Council for an Energy-Efficient Economy, ACEEE),聯手產出一份報告,統整全球66座城市的韌性規劃和綠能倡議,靠著借鏡這些模範城市的作為,我們有機會將危機化為轉機!

照片

布宜諾斯艾利斯以大眾運輸導向型發展概念 新地鐵隧道可望串聯800公里的地鐵系統(圖源:Flickr, CC BY-NC-SA 2.0)

完善大眾運輸網絡 輕鬆解決綠色出行

  首先,究竟應該如何設計都會區的交通網絡,才能讓運輸既低碳便捷,又能消化可觀的人口量?其中一個好選擇為「多式聯運」(multimodal transportation),意即在城市裡布及多樣化的運輸方式,如此能夠有效降低道路壅塞,也能減少交通帶來的環境衝擊。

  再來,促進大眾運輸導向型發展(Transit-oriented-development, TOD)也是一個值得參考的做法。這個概念起源於美國,特別強調政府當局規劃大眾運輸之際,應同時考量如何活化車站及周邊的地區發展、促進就業,並且設計必須是行人友善,給予充足的步行空間。大概統整一下一個完善的TOD策略,應包含的元素有:

優先提供良好的步行環境
以車站為市中心的設計特點
站前開放式的廣場空間
以鄰近混合用途區域(辦公室、住宅、零售商)為運輸樞紐(步行10分鐘)
轉乘公共運輸系統(輕軌、公車等)
專為自行車及機車方便使用的日常輔助工具
共享單車租賃及車道網路整合入車站
車站本身具有生活機能(咖啡館、超市、乾洗衣店)
減少距離市中心/車站步行僅10分鐘內的周邊停車

照片

傑出的能源效率倡議一覽表(資料來源:ACEEE)

  舉例來說,在智利首都聖地亞哥裡,可找到上述設計的蹤跡。為了鼓勵自行車和步行旅行,政府在首都圈農村地區規畫長達400公里的多用途車道,又額外安裝自行車停車位、發起獨步全球的道路共存運動。而阿根廷的布宜諾斯艾利斯,則積極採取TOD,以混合用途區域為發展核心,建設16公里新地鐵隧道,預期可連結城市內現有800公里長的地鐵系統。

穩定供電及節能建築 城市韌性必備要件

  除了交通之外,供電穩定性也是檢視韌性城市的一大指標。報告陳列了許多城市再生能源和分散式能源倡議,確保氣候災害中斷電網運作期間,仍有自救之道可尋。

  以美國洛杉磯城市來說,已經規劃出2030年前,市政公用事業單位的電力將有70%由再生能源供應,甚至2050年,要達成100%綠電目標。而目前,政府也已經開始在市政建築裡,進行太陽能和儲能試點計畫,終極目標是將「能源自足」推廣到氣候弱勢社區中。

照片

傑出的再生能源倡議一覽表(資料來源:ACEEE)

  此外,具有良好隔冷/隔熱的建築外殼,也是災害中的救援投手之一,主要可以讓室內空間於災難時還維持宜居的溫度條件,對民眾而言是個避難場所。甚至平時,這些建築用電上也比較節省,有助於降低每日電網尖峰負載,避免跳電情況發生。這也是為什麼許多城市包含紐約、芝加哥等,不斷要求公有和住宅建築必須定期揭露耗能資訊、翻修能源系統,都是期望能夠降低建築的吃電量,為電網穩定貢獻一份力量。

  值得一提的是,在台灣鮮少被提出的能源平等議題,也在報告中有所露出,最好的典範例子是檀香山。當局市政府發現該地的交通費用竟然較美國平均高出34%,為了讓能源貧窮用戶的通勤也夠低碳,政府啟動針對中低收入戶高碳排、能效較差的汽車回購計畫,並對這些家庭祭出購買電動車折扣和獎勵大眾交通方案。

照片

檀香山的清潔能源倡議中也照顧到中低收入家庭(圖源:Wikimedia Commons, CC BY 2.0)

  回頭來看位於亞熱帶的台灣,一樣受到極端氣候事件的威脅,又該怎麼讓市民能在都會區裡安居樂業?其實能夠採取的行動有很多,但最重要的是報告提到,台灣常面臨因強降雨而帶來的土石崩塌和斷線危機。此時,地方政府首要任務是多多發展分散式能源及微電網系統(再生能源、儲能、電動車到建築V2B應用),以增強社區和偏鄉的抗災能力。

 

【參考資料】

ACEEE, Community Resilience Planning and Clean Energy Initiatives: A Review of City-Led Efforts for Energy Efficiency and Renewable Energy

TOD Institute

【作者簡介】

李倫

成大資源工程系畢業,德國Technische Universität Hamburg環境工程碩士,有感於氣候變遷所帶來的災難,積極參與難民營、工程無國界(Technik ohne Grenzen)非洲乾旱地區取水工程設計等志工服務。曾於綠基會擔任政府智庫,多次參與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並協助產業節能減碳路徑規劃,現任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專員,研究能源與工業節能等議題。熱愛大自然,希望地球因我們的努力變得更好!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