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雙河彎轉型,從社區刊物到閱讀雜誌
二○○六年創刊的社子社區刊物《雙河彎》即將在七月轉型改版,成為一本閱讀雜誌。經歷兩年半的努力,《雙河彎》逐步實現了原編輯群對社區刊物的理念與想像;完成階段性任務後,這份刊物將交由新團隊執行,服務更廣大範圍的讀者,並以閱讀的推廣作為新版《雙河彎》的主要內容。
《雙河彎》自○六年年中開始規劃,十二月發行創刊號。毫無經驗的編輯團隊,跌跌撞撞中努力催生了這本刊物。創刊主編後來轉任副刊編輯的王鐘銘回憶:「回頭想想真是不可思議。但是不管如何這個刊物畢竟是被我們生出來了。」
從○六年十二月創刊,到○九年五月發行轉型前最後一期,《雙河彎》一邊摸索也一邊成長。這份刊物雖然不夠完美,編輯群也經常深感力有未逮,但是兩年半的時間還是做了不少值得紀錄的事情。
首先是自始至終社區版《雙河彎》都非常重視的視覺設計。編輯群希望藉由設計感讓讀者看到社區刊物的另一種可能。不管是創刊號的大膽用色和創意排版,或者從第二期之後逐漸調整的簡潔風格,都期待讓人有「哇!社區刊物也可以做得這麼漂亮」的讚美。
在社區報導部份,《雙河彎》編輯群一直保持著戰戰兢兢的心情,深恐一群非社子人會把這份刊物做得「不夠社子」。為了成為一份貨真價實的社區刊物,從第三期 接任主編的郭湘吟不斷地反省和思考,也親自在社子的土地上踏查,認識一個又一個熱情而各各身懷絕技的社子人。即使到了改版轉型前的《雙河彎》,編輯群依舊 認為還是自己做得不夠社子、不夠社區,因此在這方面的努力一直到最後一期也不曾鬆懈。
為了在社區刊物的編輯上得到指導,《雙河彎》編輯群甚至在○八年三月籌辦了一場「社區刊物研討會」,從經費來源、稿源、編輯方針到與在地關係,聽取來自全台各地社區刊物工作者的經驗與心聲。郭湘吟說,「辦研討會就是因為我們太迷惑,希望前輩們幫我們認清一些事實」。
另一個值得紀錄的成績是創刊以來的每月藝文專題、○七年年中開始的音樂與電影專欄以及○八年六月開始的文學副刊。編輯群為了讓更多或主流或另類的年輕藝術家與評論家有發聲的機會,主動邀稿或廣泛徵稿,討論文學和藝術的概念與現況,與讀者分享。
兩年半的《雙河彎》編輯工作對舊團隊來說是生命中一個美麗的意外插曲,有很多過去不曾有機會思考的想法與理念得以產生並實現,也有更多想法與理念儘管並未實現卻也帶來深刻的啟發。現在《雙河彎》交到新團隊手上,將被賦予全新的內涵與使命。
改版後的《雙河彎》以閱讀為核心,提供讀者全方位的各類資訊,每期的內容主要分為八類:新書資訊、親子、健康/醫學、都會、文學、類型文學、商業、生活 /休閒。新書資訊部份,每期提供最新出版的好書,介紹市面值得推薦的讀物給讀者;親子、健康/醫學、都會、文學、類型文學、商業、生活/休閒這七個單元, 則根據各單元屬性,每期規劃不同的主題與內容,結合相關書籍,將資訊與知識傳遞給讀者,讓讀者在生活的各面向都能更豐富。
《雙河彎》新編輯團隊希望舊讀者繼續支持《雙河彎》,也希望更多新讀者對《雙河彎》的印象不再局限於「社子社區刊物」而能從中獲得更多的閱讀訊息和樂趣。
(本文撰於2009.7.16)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