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通識新方向 南華帶頭做

2010/01/14 14:36
2,239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記者劉坤昶、賴冠婷/南華大學報導】南華大學連續三年榮獲教育部顧問室計畫補助,十二月四日在雲水居國際會議廳舉辦「教育部以通識教育為核心之全校課程革新計畫」研討會,包括清華、交大、中央、北醫大都前來交流,希望藉由南華的寶貴經驗,讓自己學校的通識課程更加精緻

    南華大學通識教育在全國大學中領先群雄,獲得教育部補助展開通識課程革新計畫,計畫包含了通識核心課程計畫、全校課程地圖計畫 、行動導向、問題解決導向通識課程計畫、通識與專業整合型學程計畫、優異通識課程學生學習檔案e化計畫、優質核心通識課程數位化計畫

    這次會議的宗旨在於南華大學通識課程三年革新後的成果分享,以及接下來的三年,該如何將通識課程更加生活化、實用化,讓學生接觸到通識課程時不再敷衍了事,而是真正接觸到其課程核心思想。

  現今社會要求趨向全方位人才,只有一技之長已不足應付快速變化的時代,設立通識教育的目的正在於此。但由於一般大學的通識課程已流於形式,一學期的課程只能讓學生學到表面功夫,有鑑於此,南華大學通識中心計畫將通識課程精緻化、生活化讓學生能在一學期的課程當中,以最深入淺出的方式得到知識,並加強講師分享與交流的能力,提升學生對於通識課的參與度。    

    南華大學通識中心主任謝青龍表示:「經典之所以經的起時代的考驗,是因為歷久彌新、豐富性大,可超越時空。人生的經歷不同,不同的人看同一本經典會有不同的體會,因此同學可藉由閱讀經典,從中獲得體悟。」  

    目前已完成三年中程計劃,對於教授經典的講師,都是經過挑選,上課不能枯燥乏味,課程內容不能侷限於字面的解釋而已,而是與學生分享。講師閱讀過後,搭配自身人生的體悟,呈現最完整的涵義給學生,若只是逐字逐句的解釋、翻譯,學生不但無法體會文章真正想表達的意義,也會越學習越感疲憊。

    課程中有助教隨班陪讀把上課過程學生們表達的意見想法錄下來教授們在課後逐一檢討雖然剛創辦時同學們不太領情不懂教授們的用心,只把這門課當作營養學分看待,所以通識課程在教學上要受同學歡迎不是件容易的事。

    但是經過三年改造,通識課程內容的昇華、講師與同學的互動增加,許多學生對於通識課程不再興致缺缺,對於上課產生了期待,學生出席率也大幅改善,這樣新式的通識課程不只是課程,更是能幫助同學發現不一樣的自己。

  三年前,只有南華大學通識課程是以經典閱讀為核心,謝青龍堅持「對的事情就應該持續下去」。三年後的今天,包括清華、交大、中央、北醫大等全國十三所國立大學都前來南華大學交流,希望藉由南華大學的寶貴經驗,讓自己學校的通識課程更精緻化

  通識教育一直是南華的最大特色之一,不但通識專任教師人數在全國大專校院中名列前茅,通識學分數亦一直居於高位,未來計畫期滿,更將爭取全國通識教育領航學校。 

通識核心課程計畫以三個先導性質的學程規劃為例,以三年為期,進行課程規劃及推動實際開課:當代文明、人文精神與素養、科學涵養。在這三大領域當中,希望能使學生獲得全方位的通識教育,π型的橫線即是南華大學對於通識教育的要求,不僅要有比別人多一樣的專長,更要是個通才型人才。南華大學帶頭通識新方向,同學只要跟學校全力配合, 將來出社會必定會高人一等。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