簽署和平協議 張國城:政府仍要倚靠民意
張國城(左)表示國際經濟合作從來不會有任一方壟斷發言權,建議民眾要多關切議題走向。圖片來源:公民監督國會聯盟
新頭殼newtalk 2010.01.15 陳詠/台北報導
兩岸談判裡弱小的一方非無翻身可能,「民意」將是政府最大後盾。「公民看國會」今(15)日請到研究兩岸關係與國際戰略的青壯派學者張國城,為未來兩岸的和平協議進程做分析。
隨著國民黨重拾執政權,兩岸關係漸趨和緩且互動日繁。四次江陳會裡共簽署了12項協議,ECFA(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更可能會在第五次江陳會正式協商簽署。面對兩岸經濟日趨密切地結合,張國城指出台灣人民似乎對自身利益的損益毫無聞問。
兩岸開放直航班點,譬如開放鄭州、濟南直飛,張國城說都是台灣不斷對中國的客源、資金與技術的輸血。他再舉例去年台灣已開放7500名中國漁工上岸協助漁務,假如每名漁工有2萬元的薪資,每月我國就至少損失1億多元的收入。張國城表示其實台灣已經在「協助」中國解決失業潮了。
如無意外,第五次江陳會將會觸及ECFA議題。張國城認為,為免碰上敏感的選舉時分,如今年年底的五都選舉,或是2012年的總統大選,2011年將是兩岸簽署「和平協議」的適切時機。且兩岸交流是「越簽越通、越通越統」。
主持人公民監督國會聯盟執行長何宗勳也表示,總統馬英九不停表示若我國不簽署ECFA,未來將會被邊緣化。但以目前態勢看來,台灣毫無被邊緣化可能。若兩岸經濟關係一直懸在口頭承諾,無實質簽署,而未來台灣沒有被邊緣化,馬英九的牛皮就會吹破。所以對馬英九而言,越早簽署ECFA越好。
不管是MOU(金融監理合作備忘錄),或是承認中國學歷、開放陸生來台等,張國城認為政府都以行政命令處理,忽視國會的監督審議權力。這些對台灣利益影響重大的事件,人民卻無多加置喙,顯見人民的冷漠,而政府又適切地利用此點,「偷渡」重大政策過關。
觀察兩岸情勢發展,張國城認為台灣將會走上與中國統一的道路。我國雖處在弱勢一角,張國城仍認為民意是政府不可漠視的聲音。台灣仍屬於民主國家,未來統獨議題還是要倚靠民意去做兩岸談判的強大後盾。他也表示國際經濟合作從來就不會有任何一方壟斷發言權,建議民眾要多關心並參與時事議題的走向。(http://newtalk.tw/)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