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無論大小山都不能輕忽 否則有你苦頭吃?
登山無論大小山都不能輕忽 否則有你苦頭吃?
※ 處事最當熟思緩處。熟思則得其情,緩處則得其當。多數人大病在行而無備,習焉而不察,致事理不能合一,頭尾不得兼顧。山事最不可輕忽,雖至微至易者,皆當以慎重處之。 ※
三國時,劉備在臨終前給他那阿斗兒子劉禪的遺言裡有句話傳誦千古:「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惟賢惟德,能服於人。」老爸以此話來勸他阿斗兒子要多多「進德修業」啊!不要因為好事太小就不做了,也不要因為壞事很小就輕忽的去做了?如果把此名句稍加改動用在登山領域上,也許另有一番警惕作用?「勿以山小而不備,勿以易走而輕忽。惟審慎山事,方能保平安。」
「夫謀無主則困,事無備則廢。」就是說謀事沒有主見則常會陷入困境,處理事情沒有好的準備則會失敗。事事乃其有備,有備無患是也!十數天前傳出屏東縣屏安醫院行政副院長楊欣正,在來義棚集山區迷路失蹤之訊息,岳界及搜救界立即投入龐大的搜救能量,終在第11天於尖刀尾溪把失蹤者給找到了,「初步判斷胸骨斷裂、頭部有撕裂傷,但意識清楚、沒有生命危險。」當天中午就由直升機吊掛下山就醫,結束一場山林迷蹤驚魂記!
這起不幸中有大幸、可防患而未防患的山難,事出必有因,這正是登山團體乃至個人要深切檢討反省之處:
1.小不慎則亂大謀這話不假!
個人的一個小小「疏忽」所引發的困擾,乃至於所消耗的社會能量其實是非常大的。據悉,本次所投入搜救的能量,這搜救11天下來應該投入超過一千人次的兵力,屏東縣消防局說,出動118車次及警消228人次、義消67人次、涼山特種部隊106人次、中華民國山難救助協會南區搜救委員會、飛鷹大隊、中華搜救總隊、雲豹登山隊等民間搜救團體130人次、獵人及山青89人次、林務局5人次,加上直升機吊掛作業等,所費不貲!
2.一步錯步步錯,災難越變越大!
楊某6月6日和醫院員工一起爬山,早上於10點左右楊某表示自己要先離開,這是第1個錯。約在1個鐘頭後傳訊息給大家說他迷路了且滑了1跤,但無大礙,此時隊伍尤其是領隊的處置至關重要,因其「迷途而未遠」,這是第2個錯。但到了當天下午2點,楊某就已經「失聯」了,從早上11點到下午2點這3個鐘頭裡,團隊與當事人各做了些什麼「因應」?且似乎這個因應是無效的?這是第3個錯?
3.半天的山區健行路程,走了漫漫11天才下山!
走小山且認為簡單的山,又只要半天就可來回的郊山化小山,所攜行之裝備和食物都極其有限(據悉,失聯的第1天就把食物吃完了),卻萬萬「沒想到」就這樣出事了?最令人訝異的是「救難人員發現,楊某登山時穿著易打滑的皮鞋,棚集山雖算是『休閒山、散步山』,但仍提醒登山客勿掉以輕心。」在迷途這10天裡「都沒有進食,只靠喝水、唸經撐過去。」只能說他命大,迷路後的「亂闖」沒有發生重大的事故,據楊某表示,「沒想到第4天滑落邊坡,摔落20公尺高的瀑布下水潭。楊某忍痛奮力爬出水潭,但因骨折無法移動,就一直倒臥在瀑布旁待援。」能獲救的結局算是大大的幸運?登山界不是一再教育大家,即使是爬最簡單的郊山都要攜行最基本的保命裝備及預備糧,絕不能存有僥倖心理!
4.充分利用現有隨身攜行之手機適時求援!
在台灣大部分的山域裡,手機都會通是很好用的指引及求救工具,在山區迷路或受困,只要手機有電就有機會脫困?屏東縣消防局李副局長表示,「手機都有GPS衛星定位系統,當遇到緊急狀況時,且所在位置收訊不佳,民眾可利用手機撥打112緊急救難專線,只要在各家電信公司收訊範圍內,任一家業者的基地台,就可將訊號轉接到警察局或消防局。因此手機一定要確保有電,除可攜帶行動電源,也可攜帶隨身型太陽能充電器;萬一手機沒電,也可使用打火機升狼煙求救。」
做任何事情,安全的概念絕不能模糊,安全永遠都是打頭陣的,每一個登山客都必須掌握登山安全常識,增強安全作為和自我保護意識。很多不該發生而發生的事,大多出於過度輕忽,以為無所謂或憑一己之力應可脫困而延誤被救契機?「生命至上、安全登山」,旨在凸顯登山活動絕不能以犧牲生命為代價!最要耳提面命的,山域氣候、狀況多變,進入山區很多狀況你無法掌握,所以千萬不要小看任何一座山,「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在每次登山前,都要做好行程規劃及事前功課,都要做裝備的整理,都要把體能及健康狀況調整好,這是登山ABC,岳界已經說破嘴了,只是「言者諄諄聽者藐藐」?嗚呼哀哉,前輩們反覆叮嚀告誡,只可惜很多登山客竟藐然不睬?也只能輪迴了!
~ 百岳老查 2020.06.18.
附 記:
1.屏東棚集山是座小百岳(標高899M),登山步道完善,假日前去登山健行者絡繹不絕。從丹林登山口上山後,沿路有許多部落獵人走的獵徑、水源小徑,沒走過的山友是有可能迷路的?迷路的楊副院長當時從手機發出這些訊息:「有些迷路,先往回走,不攻頂了」、「我有些迷路,不用等我,我直接往回走」、「滑了一跤,遠離溪邊,沒事,只是找不到路,不用擔心」、「我請同事們先回家,我決定走回溪邊。」打從脫隊離去一個鐘頭就發現自己迷路了,此時離其他隊員應該不遠?個人及其團隊卻一再錯失契機,何以致之?孰令致之?
2.本照片均引自2020.06.16.自由時報,是屏東縣屏安醫院行政副院長楊某登山失聯11天,被搜尋到及吊掛下山等情形。殊不知,心存僥倖往往是以血、淚,甚至是生命為代價?登山豈能輕忽而造成終身遺恨!
百岳老查回應01:
登山,一旦發現自己迷路了,就要把迷路這事當大事來辦、要小題大作,此時離正常步道還不會很遠,在通訊尚可情況下,就要尋求協助,而不是憑自己之力在那邊「亂武一場」,根據經驗法則,這樣的「逞強」以為自己可以,從諸多結果論看來,絕大部分都是「徒勞無功」的,不但把自己陷入更大的危機,也更增加搜救的困難度。其實,一時的迷途牽引著更麻煩的迷失,慢慢把受困者拖入泥淖,越陷越深,終將毀掉自己,每一位登山者都應該正視這個問題! 百岳老查 2020.06.18.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