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人與生態:疫情帶給我們的反思

2020/06/19 14:53
2,038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正當各國忙於挽救荷包之際,是否曾經從生態角度想過COVID-19對地球的影響是什麼?

照片

人類侵襲鳥禽棲息地,恐造成意想不到的後果(Photo: FlickrCC0 1.0

  2020年才剛開始,COVID-19就為全球投下一顆震撼彈!盤點目前全球有的確診案例,竟然已達數百萬,更有數十萬人因此不幸病逝。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就預測,在這一波疫情之下,今年全球經濟將萎縮3%。

  如此驚人的影響程度,可說是前所未有。各國因此紛紛祭出振興方案,希望能減輕疫情帶來的損傷。然而,正當各國忙於挽救荷包之際,是否曾經從生態角度想過COVID-19對地球的影響是什麼?

 

COVID-19大啟示 人與生物也需保持社交距離

  不得否認,全球人口快速的擴張,已造成人類的生活與野生動物越來越靠近。像這次COVID-19的起源,雖然至今仍是個謎,但有許多相關報導都將矛頭指向人類食用野生動物和做非法販售。而當人與生物之間的距離界線不再清楚,人畜共患疾病(zoonosis)(動物與人類之間自然傳播的傳染病)也就更加肆虐。

  其實,檢視過去幾十年中,那些常躍上頭條版面的新型傳染病,有將近70%的病原體皆來自於動物,包括伊波拉(Ebola)、禽流感、MERS、SARS等,都對人民健康與經濟的造成不少威脅。這次COVID-19的爆發,也再度提醒我們必須尊重動物的生存環境,適時保持社交距離。

  而前陣子,中國民間開始呼應「禁食野味」,並於全國人大常委會發表《關於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作為《野生動物保護法》修法程序完成前,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動物、打擊非法販售的法律依據。對此,多方團體也趁機提出許多修法建議,像是規範名錄之外的野生動物馴養、交易、食用等行為,這些在目前的《野保法》裡,尚未有相關機制建立。

照片

緬甸街頭一隅,怵目驚心的野生動物非法販售(Photo: wikipedia, CC BY 2.0

 

人類的健康 取決於生態的健康

  這次新型冠狀病毒還帶給我們另外一個啟示,那就是自然生態保護政策本身即為預防新型傳染病的方式之一。

  這幾個月,其實有為數不少的科學專家共同指出,人類對生態系統的破壞,將大幅增加疾病大流行的可能性。尤其在氣候變遷加劇的威脅之下,生物多樣性更是加速流失中,當整體生態供應鏈和環境失去了一個平衡,人類更無法掌握因動物而生的疾病。

巧妙的是,這次疫情似乎也讓大自然得到喘息的空間。環顧世界各地的空氣品質、水文、沙灘、土地汙染,都獲得改善,大城市及其周圍也開始出現蟲鳴鳥叫,以及那些平時被人類嚇跑的野生動物。顯然,減少了經濟和社交活動,生物多樣性便回來了。而人類能從中獲得的,不僅是人畜共患疾病的控制權,還有新鮮的空氣、乾淨的水、豐富的生態,這些無價之寶。

照片


地球孕育的多樣化生物未來會不會就此消失,淪為博物館的展覽?(Photo: FlickrCC BY 2.0

  總結來說,人類的健康取決於生態環境的健康。原本,今年十月要舉行《生物多樣性公約》(CBD)締約方大會,重新訂下國際生物多樣性的新目標。目前雖然因為疫情緣故而被推延,但COVID-19釋出的「生態保護」警訊,卻讓各國不容小覷。期盼全球能從這次疾病災難中汲取教訓,未來訂出強而有力的生物多樣性目標及政策,讓2020年成為自然生態的契機。

台北市內湖區陽光街256號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