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痛心,我們都會堅守原則下去
他說:「貴會要求社會大眾幫忙,接受各界的愛心捐款和物資,卻不能在別人最需要的時候伸出援手,抓他一把嗎?令人感到心寒,難道有這麼困難嗎?……」
在伊甸官網上,我們總會收到大家的疑難雜症,但這一次,卻讓我處理得有點痛心。這位先生並未留下真實的電話,於是我便回信給他並留下我的分機,請他方便的話,我很樂意為他服務,並傾聽他的意見。
隔兩天他留下電話,我回撥過去時電話那頭傳來老成的聲音。我告訴他我是伊甸的公關,很開心幫他服務,想請教他一些細節。原來他因為某個需求,需要志工服務時數的證明,但是,因為他的確沒有在伊甸當過志工,所以,伊甸的服務人員當初向他表示沒有辦法開服務證明給他。
他說,他並沒有在伊甸有志願服務過,但他是長期的捐款者,也有捐過物資給伊甸去提供服務。
從這位先生的角度來看,他有捐錢給伊甸,在他需要(服務證明)的時候,伊甸也理當要幫助他。同時,我也跟他說明,他的每一筆捐款伊甸都善盡職責的用在需要的服務對象上。
這時候或許他覺得理虧,開始注意我的聲音聽起來比較年輕,於是就詢問我的年紀及能力,以及能決定事情的權限…。於是,我告訴那位先生,在伊甸,每個成員都一樣重要,所以,無論他與誰對話,伊甸的處理方式都會是一樣的,因為,努力做好對的事,就是我在伊甸學到的原則。
後來,我向那位先生表示:「我們沒有辦法完成他所需要的,若有服務不周的地方,我們覺得很抱歉,不好意思…。」那位先生也了解我其實很有誠意,但仍不忘與我強調,希望我們在處理事情的時候能夠「圓融一點」就好了,於是就結束這場談話,即使這場對話是兩條沒有交集的平行線,不過我已經很清楚表達了伊甸的立場。
如果你也有捐款過,那麼你的動機及動力是什麼呢?.....
掛上電話後,雖覺得痛心,但我們仍會堅持我們誠實的原則,繼續這樣做下去。因為我相信絕大多數的捐款者,都是抱持著付出不求回報的心態來幫助人,因為幫助別人的同時,自己也會很快樂,因為伊甸也是憑藉著這樣的信念,不放棄的在這個環境努力下去。
文/皖眉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