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一切都是水的禍--下太多!留不夠?─轉載與談論

2010/03/20 04:25
3,102次瀏覽 ・ 3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3
檢舉

最近好奇寶寶有機會接觸到一位新朋友,同樣對台灣充滿了愛,同樣是克己復禮的傳統文化人士,提到台灣已非「三民主義」國家,已變形為「資本主義」社會。這位熱血人士寫到

「。。。。官商勾結大搞黑金,拋棄了三民主義,取而代之的是『資本主義』,也就造成了所謂的 M 形社會,貧富差距越拉越大,這都是台灣二十餘年實施『資本主義社會』所造成。你可以回想是否這樣?資本主義最後就會走到『托拉斯』社會,窮者恆窮,富者越富。
 
農民無水可耕田,政府有休耕補助,雖無奈!情有可原。但是水庫在哪?很多縣分都不願興建水庫。如美濃水庫一直停擺不能建,又怎能怪責什麼!。。。。」

 我想到這位朋友凌晨一兩點還在為寶寶寫信,寶寶一大早起身,想起還躺在寶寶信箱的一封來函,可以與他共勉,同時也與公民新聞平台的朋友分享:

Dear All,
 
分享一篇圖文並茂、深度廣度並備、且兼具批判性與建設性思考的好文一篇~ 謝謝:)

一切都是水的禍--下太多!留不夠?
by munch  轉載自<漂浪。島嶼> 3/10/2010

部分轉載:

「。。。根據水利署統計,南部地區曾文水庫、南化水庫、甲仙攔河堰等水利設施,在八八水患後,總淤積量超過一億一千萬立方公尺,南部最大的曾文水庫就減少六分之一的蓄水量。蓄水量減少,成為旱災最大的原因,在用水需求不斷上升之際,水庫卻在砂河裡翻滾無水。

在南部地區,水資源的供應,大約70%供給農業用水,20%是民生用水,10%屬工業用水。面臨水荒的發生,政府在「確保民生用水、提供工業用水、調節農業用水」的優先順序下,南部地區的嘉義、台南、高雄、屏東,總計一萬七千多公傾的農地,第一期稻作全面休耕。因為缺乏灌溉水源,農地的休耕,引發農業經濟停頓,農村文化斷絕,甚至台灣糧食安全的問題。

但是另一種因為水荒產生的危機,卻是在台灣農村不斷蔓延。。。。。

。。。。驚人的雨量,落在台灣土地,台灣不是一個有如沙漠氣候的無雨無水國度,但是荒謬的是,自然給再多的水,台灣卻還能面臨水荒。台灣的水資源問題,不是無水,而是留不住水。水患過後的曾文水庫,國軍進入大埔地區河床清理淤砂,希望快點濬深河道,解決水荒危機。問題是這種淤積量,幾百年也清不完,官兵所為,宣示意義高於實質成果。。。。。。

。。。。水資源的取得,以建設水庫儲蓄水源為主,但是幾十年的暴雨氣候,為水庫增加的不是水源,而是減少蓄水量的淤砂,興建更多的水庫,一樣面臨淤積的問題,引入更多跨域引水,也是蓄不住水量。就以南化水庫為例,興建才十六年,淤積量已經接近三分之二,水庫形同無用,下一場大暴雨,水壩就要洩洪,水根本留不住。

更驚人的事實,在暴雨量加大,挾帶的漂流木與土石,一旦堵塞水壩洩洪出口,無法宣洩水壓的水庫,無異一顆巨大的洪水炸彈,威脅著平原上的城鎮與居民。水利署南區水資局局長葉純松表示,清淤是件長期的工作,一旦上游再度崩塌,土石入河,根本清也清不完,現在清淤的重點,在於避免土石堵塞疏洪口,造成水壩危害。

這樣的話語,讓人心驚,倒底面對洪荒,水壩的安全性有多高,八八水災期間,就傳出曾文水庫因為排洪口,在暴雨中遭到土石樹木堵塞,面臨大水溢壩崩潰的危機,一旦啟動緊急疏散,下游幾十萬人就要惡夜逃難。。。。

。。。。水庫變成砂庫,留不住水,一旦排砂治理,更有水質濁度提高的問題。管理水資源的水利署,必須正視水庫功能喪失的事實,思考多元水資源的開發方案。這樣多元取水的方案,水利署人人背得上口,但是行動牛步化,一旦水荒來臨,想到的還是最拿手的建水庫。
長期以來,台灣水資源全都依賴河流地面水供應,再建設水庫蓄水應用。但是這樣的方式,面臨水庫不斷淤塞,年年耗費數億鉅資疏浚,如同拿錢丟入無底洞,依舊無法解決水荒危機,應該開始找尋不同的取水的方式。。

當南部地區依賴水庫供水的渠道,面臨無水可用的窘境,在林邊溪上的二峰圳,卻是潺潺清水不斷流過,八十餘年未曾匱乏中斷,吟唱曼妙的水圳之歌。這條由日本水利工程師鳥居信平,建於1912年的水圳,取水方式是透過橫越林邊溪的地下集水廊道,讓藏於砂礫中的地下水,流進取水廊道再流入圳道。二峰圳的取水思維,改變地面取水的觀念,而以地下取水方式,將整個河床地層當成水庫,取用藏在礫石之間的水源,更重要是藏於地底的二峰圳集水廊道,有別於攔河堰與水壩,表現一種將河道還給河水的自然思維。」

詳細內容請參考原報導,還有精彩圖文並茂,是一篇有深度的好文章。

清晨與大家分享好文,心中很是踏實。是一天很好的開始。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