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北屯仁愛社區藝文走廊 重現往日眷村景象

2010/06/03 18:20
2,923次瀏覽 ・ 24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照片

【靜報記者 葉權增/台中報導】在台中市北屯區仁愛國小對面的人行道,種植一排的黑板樹,涼爽的樹蔭下吸引了許多居民到此運動、散步,但可惜都沒有可以歇足之處,因此仁愛社區的發展協會將此人行道打造成為藝文走廊,不僅讓民眾累了可以休息,也可看到仁愛社區發展的歷程。

這條有著涼爽樹蔭的綠色隧道,總是吸引當地居民在傍晚到此散散步,但是卻都沒有位置可以讓民眾休息,有鑑於此,仁愛社區發展協會先於前年規畫了五座石墩,讓民眾累了可以坐下來休息,不過可別小看這石墩,石墩上的陶板將以前發展的歷史及老照片,一一重現在石墩上,當民眾坐下來的同時也可更加認識這個社區,綠色隧道也變成了藝文走廊。

隨著石墩完工獲得社區民眾的好評後,仁愛社區發展協會也開始規畫第二期的藝文展示架工程,不過因為經費有限,一直到了去年十月份才完工,協會在當中也開始規劃木雕的課程,讓民眾開始學習木雕的創作,從設計到完工,全程不假他人之手,都是由社區的十五位志工一同努力完成。

照片

在目前完成的四座藝文展示架上,分別呈現了四個主題,第一個是仁愛社區的由來;第二個是眷村的代表性人物;第三個是以前社區的老照片;第四個則是社區活動的剪影,四座藝文展示架除了展現仁愛社區的多元文化外,每個展示架上面更有民眾的板雕創作,以及花台及座椅,增加民眾休息的地方。

仁愛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張耀祖表示,仁愛社區可以稱作眷村社區也可以稱作移民社區,從民國三十八年政府遷台後,在此規劃了水湳東村、水湳西村、實踐新村三個空軍眷村,後來台糖在此設立員工宿舍,讓這個社區成了眷村社區,也成了外來人口入住的移民社區,也成為這個地方的特色之一。隨著經濟發展,眷村往昔的景象都已不見蹤跡。

照片

目前住在社區的人大部分都是老人及小孩,而展示架上的板雕創作,就是由四十歲以上的居民所完成的,他們憑著當年對於眷村的記憶,將腦海中的畫面轉化成創作,讓後代的社區居民也可看到以前社區的樣子。有著許多作品在此的志工張秀琴表示,像是竹籬笆這樣的眷村模樣,現在都已經看不到了,透過板雕創作把我印象中的仁愛社區再次重現,希望可以讓小朋友看到以前眷村的樣子。

晚上常到藝文走廊散步的附近居民譚玉秀表示,有了石墩跟藝文展示架後,多了很多地方可以休息,但是晚上路燈亮度不夠,希望可以再加強。譚玉秀也表示,那一段藝文走廊不太吸引人,加上沒有紅綠燈,很多人都呼嘯而過,若是外地來的民眾,更不會注意到有藝文走廊,不過同樣也是「移民」到此的譚玉秀表示,有了藝文走廊,讓她可以熟悉這個社區也更快進入這個社區裡頭。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