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水林驚現紅色大排 含優養化警訊

2021/06/07 20:00
4,176次瀏覽 ・ 2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1
檢舉

【記者 曾霈榆/雲林縣報導】

尖山大排現粉紅河奇觀

幾日前,在Facebook社團「水林亮起來」內,有在地居民發布一篇貼文,指出雲林縣水林鄉後寮埔的尖山大排內,水皆變成粉紅色,懷疑是否是汙染造成,吸引許多網友關注。根據雲林縣環保局調查,尖山大排會有此現象初步研判是水質優養化所造成。雲林縣環保局水質保護科科長葉增智表示,尖山大排的水裡含有一種球菌,會造成水體有紅色沉澱物的現象。此外,每年大約四、五月溫度較高時,也容易造成了水中的藻類滋生,產生「藻華現象」(註一),使水體變紅。目前環保局稽查人員進一步針對大排水質進行採樣送驗,結果尚未出爐。也針對大排周遭的十五間列管畜牧場啟動專案清查,發現有六家畜牧場在放流口排放廢汙水,已採取水樣送檢中。

照片

有民眾在臉書社團「水林亮起來」發文表示尖山大排出現紅色排水。【記者 曾霈榆/擷取自水林亮起來facebook社團】

大排水質惡化 水林人回憶不再

針對目前尖山大排水體變紅問題,葉增智表示,畜牧場排放未經處理後的汙水,是造成優養化一大主因,環保局會去附近列管的畜牧場加強稽查。事實上,尖山大排在過去曾是許多在地居民兒時釣魚、抓螃蟹與嬉戲的地方,在當地人口中俗稱「龍溝」。在地居民李明遠說:「慢慢到我出外讀書、回鄉工作之後,這條大排變樣了。」李明遠表示,在二十年前回鄉工作時就已經發現有水質惡化的情況,如今的景象與過去相比,認為現在尖山大排內的生態系幾乎已毀壞,除了偶爾看見幾隻烏龜外,水裡幾乎沒有生物存在,更時常聞到大排的臭味,特別是當水體正要變色的前幾天。

照片

環保局稽查人員勘查後對水體進行採樣。【記者 曾霈榆/翻攝自我愛水林facebook社團粉絲專頁】

大排優養化屬短期 源水成關鍵

優養化指的是水體中氮、磷營養物質的過多,引起藻類及其他浮游生物的迅速繁殖,使水體溶解氧含量下降,造成植物、水生物和魚類衰亡甚至絕跡的污染現象,多數會發生在水庫、湖泊等水較少流動的水域。中正大學地球與環境科學系教授呂學諭表示人工的大排水利條件較強,因其水流較快、沖刷能力強,較少會在大排內累積氮或磷的等物質導致優養化。若能夠在大排發現優養化,代表它的源水就已經是高度優養化的狀態了。呂學諭認為並沒有什麼特別的方法可以處理這個問題,因為水不會在大排中停留過久,當水一進入大排後就會一直往下流直到入海,優養化的情況通常是短期的,唯一的方法就是掌控源水的營養物質含量。由於台灣中南部的上游畜牧業十分發達,造成河水中的氨、氮、磷酸鹽濃度不低,因此源水產生優養化的機率便很高。

照片

尖山大排流經之處多農田、畜牧業,較少經過人口稠密區。【圖片來源 李明遠/提供】

近岸海域優養化 威脅生態

當尖山大排流經雲林縣的後厝村、梧南村與湖口村後,會於湖口村附近與蔦松大排匯流入台灣海峽。隨著這些「營養」的優養化水體流入大海後,恐造成海洋優養化。依據成功大學「台灣近岸海域環境優養化之評估」的研究指出,海洋優養化可能造成包含海域缺氧、生物多樣性降低等問題,成為目前全球環境面臨的新興議題之一。呂學諭表示,以雲林縣為例,因為近岸海域非常淺,底泥容易累積有機物,若河道一直帶來富含有機物的水體,可能會對近岸海域造成不利的影響。

註一 藻華現象:因水體優養化造成,發生在淡水中,因水體中氮、磷含量過高導致藻類、細菌或浮游生物突然性過度增殖的一種自然現象。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