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頭彩繪 反映心生活
當你踢到街道邊的小石頭,是否會使你的腦袋激盪出什麼?你是否曾想像過當石頭碰上色彩會碰出什麼樣的火花?這樣一個充滿原住民風味的手工藝—「石頭彩繪」,就深藏在知本社區裡。
知本地區的卑南族流傳著「石生傳說」的故事,他們屬於石生族群。相傳在遠古時期,在台東知本沿海一帶,卑南族發祥地—「陸發岸」附近發現了一顆大巨石,不久石頭裂開了,出現了一個眼睛長在膝蓋上面的女子,進而演化變形成為卑南族祖先,卑南族認為祖先是石頭而生,稱呼石頭作「法拉撒」(Varasa)。石頭對於卑南族而言,重要性也延伸到了藝術一環,這樣平凡無奇、隨處可見的小石頭,究竟能夠表現出什麼更深重的意義呢?
在知本地區沿海一帶,隨手可得的普通鵝卵石,經由法拉撒工作坊負責人馬秋的巧手創造出來,豐富的色彩再加上創作者的熱情,可以感受到每一顆石頭的色彩背後,有著每一個不同的故事背景。馬秋認為,一個石頭的彩繪過程及作品,可以表達出族人在面對現代生活環境轉變的互動和紀錄。她用卑南族石生文化的角度理念,去傳遞現代卑南族族人如何看待這個世界,以及她對文化的想法。
馬秋表示,當時成立工作室的原因不在於賺取利潤,而是在生活態度的表現。看著馬秋在工作室裡快樂的畫著一顆顆大大小小的石頭,村落間的小朋友也跟著好奇了起來,時而圍在馬秋身邊不解的提問著。她認為,法拉撒工作坊最可貴的地方,是它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孩子跟自己之間的互動距離,不會因為時間而拉長,她說:「孩子在國小時,可能會常來跟你問東問西;到了國中,或許會來跟你聊聊他的心情或遇到的挫折;到了高中,學業或生活上面臨了更多的選擇,他會來這裡聽聽你的看法。」她提到在工作室裡,除了東西和人之間的互動,更多的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增長。
馬秋表示:「祖先在以前的生活環境不像今日,但是他們能夠快樂的過每一天,那是因為人與人之間能夠真心相待,環境只是教育他們共同生活的條件。」她感嘆現今社會的轉變,以至於能夠真心相待的人變少了,因此為了找回昔日人對人之間待以真誠的相處態度,這就是法拉撒工作坊所存在的精神。
這些眾多的石頭彩繪作品當中,有許多知本地區孩子們的創作品,他們把想要得到或喜歡的東西畫出來,甚至有男孩們繪出對於進入少年集會所的期待。這些平凡無奇的石頭,經過法拉撒工作坊裡老師和學生的巧手彩繪後,使石頭重新產生了生命力。
馬秋也聚集孩子們的石頭彩繪作品,藉此?加比賽的方式,讓更多人能夠透過孩子們的繪畫,了解其背後的生活方式與精神,同時也給予孩子們發掘創意的地方。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