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農民撿蔗尾 老農村副業

2010/07/06 16:08
2,923次瀏覽 ・ 1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1
檢舉

照片

 

文‧攝影/盧嬿之冬天的稻草不長,農家不用耕田,也不是閒著等春天降臨,仍要生存的農家便往山上尋求第二份工作,也就是撿蔗尾。

從民國三零、四零年代開始,撿蔗尾這項工作開始盛行,由於冬天的稻草不長,農家必須另想方法養活家計,便在台糖的招募下前往山區採甘蔗。當時林壽傳一家人也在五零年代加入撿蔗尾這項工作。

平時在市場看到的甘蔗都是一整枝或是早已去好皮,方便消費者食用的甘蔗。但甘蔗從鋤起到販售之間的過程,卻是需要相當大的人力。

林壽傳回憶道,當時鋤甘蔗是由男丁出力,接著去掉蔗尾,同時女人們用甘蔗刀去除乾掉的甘蔗葉,然後再切等份,通常可以分成三分,再用草繩綑綁,接著運上牛車,由牛車載到台糖的小火車再運到大林糖廠。

男人鋤甘蔗,女人去乾葉,小孩子則在一旁撿蔗尾,林壽傳小女兒林敏琪開心的回憶說,當時從七八歲開始撿,每次去撿蔗尾的時候都會順便吃甘蔗,但又要躲避工頭以免被發現。從林敏琪的臉上透露出當時的生活雖然辛苦,但其中的甘甜卻是一直保留在腦海裡。她笑說,有一年的暑假跟著爸媽上山採甘蔗,因為年紀還小力氣不夠幫忙,便在一旁撿白甘蔗吃,白甘蔗十分甜又多汁,短短的暑假就足足胖了十公斤。

甘蔗從頭到尾都有功用,去掉蔗尾後的甘蔗可以製成糖,而蔗尾的用途卻更為廣大。牛的食物以草為主,春夏秋三季的草可供牛食用,但冬天牛的食物來源是因為冬天稻草不長,但冬天撿蔗尾的用途,可以提供牛食物,等到春天來臨播種後,牛就可以再吃到美味的草。蔗尾除了作為牛的食物外,也可以拿來生火。民國三零年代的紙很貴,當時沒有瓦斯,所以煮菜都需要灶也需要火,節儉的農家在買不起紙的狀況下,便使用蔗尾來生火,不只可以省錢養家,用蔗尾生火的煙更是少,生火也不用生的灰頭土臉。

林壽傳表示,這份工作主要是為了在冬天全家人還有食物可以吃還可以生活。當時這份工作算是農家的副業,也有些人因為買不起田,一年四季都從事這項工作賺錢養家。台糖的付費方式是根據幾綑甘蔗來算,林壽傳有一次領了五角的薪水,以現在的消費來看,很難想像五角可以養活一家五口,但在當時五角這樣的薪水已經夠了。

林壽傳的大兒子林孟宜回憶道,雖然撿乾蔗看似一份無趣的工作,但當時還小的他也可以找到樂趣。平常大人在鋤甘蔗的時候,小孩子在一旁玩耍,也因此常常發現田鼠。當時的生活環境不像現在富裕,因此抓到田鼠就等於有肉可以吃了。他也說,其實田鼠吃起來比雞肉還好吃呢。

由於機器的發明,撿蔗尾這項工作已經不再需要人工全由機器代替,農業漸漸的沒落導致養牛人數越來越少,農村人數也遞減,現在已經看不到當時大人們撿乾蔗,小孩子在一旁幫忙順便吃甘蔗的光景了。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