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愛之適足以害之也 原住民的共管共治山林等政策 是不是玩過頭了?

2021/09/22 06:01
3,787次瀏覽 ・ 16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照片

愛之適足以害之也 原住民的共管共治山林等政策 是不是玩過頭了?

 

※ 我們不願意彼此仇恨、鄙視,這世界容得下所有的人,土地是肥沃的,它能養活所有的人。生活的道路是自由美好的,可是我們迷了路。貪婪毒害了人性,用仇恨分割了世界,把我們趕進痛苦和血泊之中。(卓別林) ※

 

台灣380萬公頃的國土正在被另類「瓜分」中?目前16個原住民族研究劃設出來「他們」的「傳統領域」已佔了180萬公頃,而刻正積極爭取回復原住民身分的平埔族似乎也有10多個族,屆時平埔族也來個劃設出屬於「他們」的「傳統領域」,那台灣還剩下多少國土是屬於這些「外來政權」的?要在台灣住多久才稱得上是這塊土地的主人或「原住民」?根據《台灣通史》一書的推斷,明鄭晚期的台灣人口數近趨20萬人。就以百岳老查的祖先為例,先祖們從福建約400年前(比鄭成功還早)就渡海到台灣謀生,是20萬人口數的一員,這能算是本土「原住民」嗎?這夠資格有「傳統領域」的爭取權嗎?如果不能,那1994年代表民進黨參選台灣省長的陳定南,他在競選文宣裡就打出「四百年來第一戰」、「走出悲情歷史,站在自己的土地上,掙脫外來統治,勇敢做自己的主人」等政見。這說明了400年了應該可以站在「自己的土地」上,掙脫「外來」統治,勇敢「做自己的主人」。試問現今執政的民進黨政府,已經在台灣這塊土地生活奮鬥了400年,稱得上是台灣的原住民嗎?若不能,那台灣似乎從來都是「外來政權」在統治(包含現在都是)?

立委高嘉瑜於2021年3月在行政院總質詢時談到,「若台灣要加入CPTPP(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汽車關稅將是障礙,而政府用關稅保護國產業者裕隆50年,過去5年卻是0出口,呼籲別再保護了。」是以,證實了,保護也許不是最好的政策?希望政府保護原住民的政策不要出現跟裕隆公司同樣的結局?打從2002.10.19.陳水扁以總統身分代表政府跟原住民族簽訂了《原住民族與臺灣政府新的夥伴關係再肯認協定》開始,既然是「夥伴關係」,當然就是平起平坐,利益均霑?日昨(2021.09.10.)蔡總統在「總統府原住民族歷史正義與轉型正義委員會」第16次委員會議的開場致詞時表示,「總統府成立原轉會,除了要針對當下的課題,直接溝通對話外,也要持續致力於還原歷史真相,推動族群之間的和解。」期透過一連串的保護、保證及福利政策,讓各族群間能更和諧、更團結。只是這20年來似乎沒有達到初步的預期效果,反而激起了更大需求與分治紛擾?因為得寸進尺是基本人性?既已隱然出現這種更「爭議」的結果,政府不該暫停一下腳步,再好好檢視一下相關政策嗎?

一般說來,受到政府保護與拿到政府援助的單位,其基本心態往往會出現,「為了要持續拿到更多的政府補助與更大的保護,就不能表現得太自立自強。」因此,被保護的對象,在缺乏競爭的激勵與壓力下,是不會好好的惕勵自我奮鬥,並視這些保護措施之得來為理所當然之事?以致產生依賴及有保護還要獲得更多保護的心態,讓原本應該更奮發圖強、自立自強的態度打折了、效率低了、進步慢了?等到有天這種保護政策沒了,不得不面對現實與外界平等競爭時,那能有競爭力?也只好一再「要求」政府予以救濟,這難道不是「愛之適足以害之」的惡性循環嗎?「人生的路,靠自己一步步走去,真正能保護你的,是你自己的人格和文化選擇。(余秋雨)」畢竟,人是充滿著無限可能與機會的,只要他夠堅強、夠獨立,肯幹實幹,應該可以為自己、替族群創造出傲人的一片天?俗話說:「給他們魚,不如給他們釣竿,教他們怎麼樣才能釣得更多魚!」讓留在原鄉的原住民們怎樣依所在環境,經營出在地特色的產業發展,進而自力更生,讓原住民族逐漸提升其競爭力與創造力。也許,過度保護其實是一種「柔性的虐待」?

正因為,近些年來相繼有幾個原住民部落,被認為有「圈地收費」之嫌,引發登山客、甚至是一般旅客極大的不滿和反彈,間接把原民部落的形象給搞得很不堪?畢竟,君子取財有道,「靠山吃山」弄點小技巧再加上一些短視的政客相唱和,原本不合法也不該有的收費,現在都合法了且光明正大地發起無本「大財」?國人除了感嘆、懷疑中央政府還有人在管事嗎?怎麼可以讓地方政府或一個部落社區「為所欲為」,擅設柵寨收取過路費呢?劃地取財這還是小利,而原住民族劃出其「傳統領域」幾乎是台灣面積之半,並要求共管共治及「諮商取得原住民族部落同意權」,這才是「卡住」國土運用的要害之處?諸多國人擔憂,台灣的山林國土是不是已成為原住民族的「禁臠」?各級政府還有官員在乎這問題、在管這檔事嗎?還是任由當今某些政客一直「武」下去…?

嗚呼,正視原住民族的文化保存問題是劍及履及與應該要做的事,政府出面承擔也是義不容辭的事,值得稱許!但若因而引發負面效應或對原住民族的自立自強產生斲損及遲滯現象、或對國土統一運用之「障礙」時,難道還要這樣和稀泥下去嗎?最讓人不解的是,這事,蔡總統怎衝到第一線來,畢竟總統的決策或應許,都是內閣團隊要去執行的事,閣揆的角色卻尷尬了、不見了?缺少了一個折衝的機制與可能?這是現今的為政之道嗎?

~  百岳老查 2021.09.22.

 

附 記:

現在,中華民國政府和原住民族是「新的夥伴關係」,這似乎是個平等、平起平坐的關係?這說明了,承認台灣原住民族有其自然主權,更期其民族的自治與自主發展。這結果給人的感覺是,在台灣內部有兩個治權實體?這個發展好壞,尚難判斷,但期許台灣內部族群間的大和解、更團結、更和諧的目標,似乎離得更遠了?因為「當我們對他人有所請求時,若只從『一個小小的要求』開始,對方比較容易答應。一旦對方答應了,再趁勝追擊提出另一個更大的要求,那麼這個較大要求被接受的機會,就會大為增加的現象。」這就是所謂的「得寸進尺效應」?只可惜,現在把焦點擺在爭傳統領域、爭山林共管共治、爭歷史正義與轉型正義等等。如果都一一如原民所望,儼然,原住民族將是個另類的「獨立王國」?這樣的發展會是全民的「共識」或是全民之福嗎?還是執政領導階層的一廂情願、片面「締約」?試問全民還有監督的力量、還能監督嗎?本照片引自2019.01.03.中國時報(該報資料照片),是原住民傳統領域劃設引發原漢衝突,行政院去(2018)年將南投縣魚池鄉逾3分之2土地劃設為邵族傳統領域,引發漢人極大反彈。圖為部落青年會赴凱道捍衛傳統領域完整。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