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面對暖化 多元化栽培可避險

2010/07/14 14:48
1,991次瀏覽 ・ 5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5
檢舉


 文/劉芷廷(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環境計劃實習員)


 
高鐵由台北往台南的路上,雲嘉南地區一片片稻田平原,此地區為台灣重要的農業生產地,但最近幾年,因氣候變遷,年均溫逐漸上升,極端降雨機率提高,不降雨日數拉長,都正影響農作物生產的品質與數量。


 有鑑於此,由行政院農委會及台南區農業改良場舉辦的「氣候變遷與糧食危機」國際研討會暨農業成果展於七月九日舉行,邀請來自日本的 Mayumi 及國際稻米研究中心(IRRI)的 David Mackill 等學者演說,就是為探討氣候變遷對作物生產,以及台灣農業氣象環境等議題。


不只高溫 旱澇鹽同步威脅

 David Mackill教授在會中表示,目前台灣農業所遇威脅為暖化、旱災、水災及土壤鹽化,由於稻米對溫度有強烈的敏感性,但高溫已不再是唯一威脅時,應立即找出發展農業的不同契機。Mckill教授指出,在面臨乾旱時,若能培育大量及多種類化的穀物,對於農夫而言會有很大的優勢,此外,慣性的培育方式也應改良,朝向多元化栽培。


 中研院經濟所的張靜貞教授則對於亞洲糧食安全提出看法,他認為印度和中國已經是世界最大的穀類種植國家,然而較負面的說,當這兩個主要的生產市場若提高了他們的稻米進口需求,則會影響全球的米價。她並舉巴西因氣候變遷,對於墨西哥及拉丁美洲這些高度仰賴巴西稻米的國家則會立即產生嚴重的糧食安全問題,也因此建議,各國家應訂立一套完善的糧食進出口原則。


 中研院植微所退休研究員鄔宏潘教授則表示,未來糧食安全體系應朝向發展科技整合,如生產耐熱、耐水並朝向減碳等推動在地發展的「新農業」生產方式。




極端氣候 重創台灣糧倉


 台南農改場的游添榮主任,則提出「氣候變遷對雲嘉南地區作物生產影響與因應對策」,他認為颱風、冷鋒面及病蟲害,都會影響了水稻的種植,如八八水災時,正值水稻生育初期,颱風所挾帶的大雨及泥沙,易使水稻植株死亡。其他農作物如玉米、花生、芒果等,也是易受環境因素影響,尤其是當八八風災後,曾文水庫淤積,嘉南平原水資源不足,為了確保民生和工業用水情形,因此今年雲嘉地區一期全面休耕,這在糧食自給率已逐年下降的同時,無疑令人更添憂心之處。


 綜合國內外學者分享,相同之處則是要如何因應氣候變化所帶來的糧食安全問題去做改善,應建立抗逆境育種培育技術,從物種的選擇開始,如在六到九月進行耐強風及淹水的作物,基因及族群的改良,並發展精密設施栽培,即所謂的以人工方式種植,提供蔬果、花卉等作物生長照度、溫度及充足的水分和養分。也因天災不可避免,研發災害預防及復耕技術就更顯得重要了,在科技進步的社會,氣象預報及時告知颱風等氣候變化的來臨,有效架設防風網、適當的灌溉,以增加作物的耐寒能力及使用中耕培土有利於排水和避免淹水,都是農作物對氣候變遷有效的因應對策。


【延伸閱讀】

糧食安全 不能流於口號》劉芷廷 2-Jul-10 低碳生活部落格

基改抗糧荒 引鴆止渴》譚偉恩 22-Jun-10 低碳生活部落格

氣候變異 農民最苦》5-Jun-09 低碳生活部落格

災難常態化 衝擊台灣糧食安全》25-jun-08 低碳生活部落格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