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住民新聞雜誌第615集7/9首播
原視7/9每週(五)晚上九點 公視7/10每週(六)早上六點
專題一:消失的泰武村?
文字記者:阿莉曼格格/剪輯記者:威弓
內文:
屏東縣泰武鄉泰武村,並不是八八風災大家所熟悉的重災區,部落總體來說,並沒有全倒及半倒戶,當時聯外交通也沒有中斷,不過卻發生除了一戶之外,幾乎全村都申請要到平地永久屋的現象,過去其他災區,因為擔心,如果遷到永久屋,部落的房子就會被限制居住,土地被降限使用等等的問題,引發極大的掙扎或部落分裂的衝突,可是泰武村,卻以異常的,幾乎集體無異議的要遷到永久屋。以申請永久屋的戶數來看,八八風災前,泰武村的總戶數是一百五十七戶,但災後申請永久屋的戶數,卻高達一百九十七戶。堅持留在部落僅存的一戶表示,泰武村經過八八風災,超大雨量的侵襲後仍然屹立不搖,就表示是安全可以居住的。
專題二:原地劃限
文字記者:Djupelang/剪輯記者:撒伊
內文:
留在部落因為相信部落土地是安全的,也擔心土地流失。而流失數十年的土地有沒有可能再取得呢?行政院原民會在民國九十六年,啟動增劃編原住民族保留地的工作,希望原住民族人可以把過去流失現在被劃為國有的土地,透過這次的增編或是劃編的程序,重新歸為原住民保留地,這個開放申請的時間,剩下不到幾個月,因為申請日期只到民國一百年為止,要向政府取回流失的土地,必須趕快申請。原視記者製作了原地劃限的專題,要大家來了解從台東金峰鄉回到舊部落尋根,並且向公所申請想要擁有自己管理祖居地的權利,以及花蓮瑞穗鄉(kalala)部落、台北烏來三個原鄉爭取土地的案例,探討原住民族失落的土地到底在哪裡?而根據統計,光是民國九十六年和九十七年登記申請補辦增劃編原住民保留地的數量,就有一萬三千多件,但是申請案件如雪片般飛來之後,卻出現了,政府機關承辦人力不足,再加上層層審查關卡。陸陸續續引來抱怨。族人不斷重複,土地對部落族人的重要,卻必須面對更多公部門的挑戰。
專題三:心的重建
文字記者:KaiKai/攝影記者:朗嘎魯
內文:
失去土地、失去家園的心情不是短時間可以平復的。八八風災過後,政府積極的在推動安置工作,蓋永久屋或是中繼屋,但是這一場號稱是台灣五十年來最大災難的八八風災對災區居民的心靈,帶來的傷害是看不見的傷口。原視記者前往災區,看到被大多數媒體所忽略的角落,災區居民的心理傷害與心靈重建。高雄縣那瑪夏鄉的達卡努瓦村,從今年初開始,村子陸續有族人因病過世接連的有三名男性,因為在龐大的生存壓力下,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留下部落的婦女在不安與焦慮中生活,所幸他們靠著種植小米,重新找到生命的力量。同樣地在台東金峰鄉,嘉蘭村的婦女現在還是生活在恐懼中,不少婦女晚上睡覺手不僅僅是緊握著手電筒,擔心失去家人的痛苦,婦女也一定要抱住子女才能安然入眠。我們難以想像的災後恐懼;心理學家呼籲有關單位,千萬不可輕忽88災後,災區居民的心靈重建。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