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乃登山不可或缺的力量 身動心靜參悟千山萬水好境界
靜乃登山不可或缺的力量 身動心靜參悟千山萬水好境界
※ 山性即我性,山情即我情。守得住青山綠水,把持住山情,是行山者心理投射出挑戰群峰的繾綣,更是對崇山峻嶺難以割捨的深款眷戀。山高水長,歲月流轉,靜靜地走入山水便有了思念,透過蹽溪過嶺這扇窗,行山者得以窺見記憶深處的山林精采,尋求精神歸宿。 ※
安靜,是一種無聲的力量。山靜極則形勢明,心靜極則智慧生。心靜,才能不被世間紛紛攘攘所困惑、所阻擾;而登山,尤其須要一顆寧靜的心,唯有在心無雜念情境下,行山者耳才會聰、目才會明,才能心無旁鶩地踽踽攀行。行山,唯有心靜,方能從容。在這喧鬧的塵世間,山、登山就是適合現代人的修身修心之行,而入山卻是用來「安靜靈魂」的好方式。寧靜的山域是自己要去深入探索的,唯有親臨其境,走上山巔才能充分體會出山的韻味來,才能悟透出屬於山的風骨與肌理,因為「靜到深處,才能美到深處。」既已入山,就在靜靜的山域裡,聽到內心中最真實、最原始的聲音。山上的寧靜是一種最美的韻律,深沉不張揚,意境悠遠而長存!
無山不美,無水不秀。進入靜謐的山域,靜,可以是一種真實的力量。行山者最要把心靜下來,裡外均靜,才能傾聽到屬於山的真正聲音,進而發現山似乎想說些什麼、正在說些什麼?行山者獨處深山中,謹守一顆寂靜心,拋撇幾分浮躁,深得數點山趣,所見之山已超越山的層次,也許這就是「見山不是山」的境界?入崇山之間覓得一處安詳,卸下執著、放下煩惱,斯地、斯情、斯景當下即靜心。以靜觀景,景景均美;以靜放心,心心無染;以靜許山,山山可親。
行山者的心若篤定,眼前世界便不會浮躁!最美的景致是安靜的,從紛雜的思緒中濾掉煩心塵渣,還眼前這一片青翠。此時,無須與人攀談,高論山的林林總總;也不須要贏得他人掌聲來攻取山頭。唯其如此,行山者方得體會出「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之況味來!行山者與山都不爭,誰與山爭都不屑、都無趣!安靜的行山者,其實就有著一種內斂的美。深入群峰,將心完全沉靜下來,就能把孤獨感、恐懼感轉化成前進的動能,讓每一步都踩的穩健與踏實,因為心中有一股堅定而簡單的信念,知道自己要怎樣走好這一條山徑,也因為整個身心靈都在這條寧靜的山路上,而且心無雜念的、專注的付出全部,此乃登山安全實需!
「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太上清靜經》」登山人的寧靜是一種氣質,萬山歸於心靜中。因為寧靜的攀行,自有一種節奏感與節奏的美感,讓你的心輕鬆起來、讓你的腳輕盈起來,心有餘裕的應付各種可能的突發狀況。一路走來,不須要別人的掌聲,也不須向他人解釋什麼或認可什麼,更不須要花時間與心力,去羨慕別人的路是否精采,而是要從從容容地走好自己的每一步、每一條路。你的山路,你精采!
寧靜,讓行山者學會面對大自然的省思,非寧靜無以致遠,而寧靜是最強大的聲音,大音無聲,震耳欲聾!在無聲無息中、在心念無渣裡,可能有的幻聲幻影都隱形,所有雜思都止息,你的眼力會銳利起來,你的耳力會靈光起來,你對外界的感應會清楚起來,你會看出問題所在,也會想出解決問題的步驟與方式。此時無聲勝有聲,這就是所謂的「在這無聲之中,卻激蕩著震撼人心的驚雷。」登山遇困難時,先靜下心來,思考可行的方式去改變現狀,堅定而不迷茫。
行山者深入山域,就該在山與山之推移間,學習聆聽自我心靈跟山之間的對話。靜靜地走著,慢慢地觀賞,走在山我的寂靜氛圍裡,從某個角度望去,駐足間與眼前景致深款相視,此時此地此情,遠近的每一座山,都會是你喜歡遇到的山。但願山山有情、人人有愛,且長長久久的走下去…。
~ 百岳老查 2022.01.24.
附 記:
某些山友一入山就很興奮,整路上嘰嘰喳喳講個不停,人聲蓋過山音,這實在讓人很受不了。大家有幸一同登山,就要讓登山有一定的質感,登山歲月靜好,每一趟的山行都是一帖精采的印痕,日後每翻讀這印痕時,就能得到內心滿滿的喜悅與寧靜舒暢的回味。在山上,緩行、踽踽而進、聆聽、靜觀中,所見所聞所思好像不只是一座山的豐富色彩,甚至還有崇山以外的收穫與溫度。靜靜地行山是真正的成熟與自信,原來與山的心領神會,是可以這樣無喧無譁的進行著。其實,靜靜的攀行,是一種深沉的力量與智慧。本照片是百岳老查某年月日的某一趟在能高安東軍縱走途中所拍攝。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