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電子煙、加熱菸有助戒菸?該「雙禁」還是「一開一禁」?專家正反辯論

2022/03/08 18:08
3,284次瀏覽 ・ 5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1
檢舉

電子煙、加熱菸有助戒菸?該「雙禁」還是「一開一禁」?專家正反辯論

行政院已於今年1月13日通過衛福部提出的《菸害防制法》修正草案,將函請立法院審議。修正條文新增第3條「類菸品」的定義,結合修正條文第15條禁止製造、輸入 販售、使用等管制措施,預計將達成全面禁用電子煙品的效果。

而在加熱菸部分,則是依據修正條文第7條,未來將授權主管機關公告特定菸品類型為指定菸品,需在期限內申請健康風險評估,以強化上市前審查、上市後管控的機制。

《菸防法》修正草案3月1日在立法院會中一讀通過,針對新興(型)菸品並未「雙禁」,而是「一開一禁」─禁止電子煙,但開放加熱菸,對此,許多民團相當憤慨並表示不認同。

中華辯論推廣協進會(CDPA)於3月6日下午,舉辦菸害防制政策辯論會,以「全面禁止新興菸品對台灣社會是利大於弊/弊大於利」進行正反辯論。

照片

照片來源:翻攝中華辯論推廣協進會(CDPA)臉書

新興菸品百害、無一利

董氏基金會菸害防制中心主任林清麗先指出,1881年捲菸機包裝機發明進入產製,紙菸大量生產,尼古丁的成癮加上便宜又方便傳銷而迅速盛行。1964年菸害白皮書,確認了紙菸危害的事實,歷經半個世紀的努力,英美國家吸菸盛行率從高達5成降至1成5,台灣也從最高的3成3降到現在的1成3。

林清麗表示,菸商為了挽救市場,開始介入及推廣新型菸品,2011年先以「戒菸、無害、開放」的商業術語推廣,2017年底定位新型菸品為「減害、替代、管理(課稅嚴管)」,全球第一大菸草公司菲利普莫里斯(PMI)以10億美元成立「無煙世界基金會」,在世界各地都有相關的組織為其發聲,推廣「如果你不吸菸那就不要開始吸菸;如果你吸菸那就趕快戒菸;如果你戒不掉菸那就改吸新型菸品。」

她質疑,目前美日韓這些開放的國家,通通都造成年輕人濫用的局面,「台灣是要步入後塵還是以這些國家為前車之鑑?」

問到新興菸品的利,林清麗表示,「如果是一般人,我應該會回答:『我不知道、我不清楚』,但是我是一個從事菸害防制工作35年的專業人士,所以我只有一個答案『新型菸品,百害、無一利』。」

電子煙中的有害物質,一樣會造成「二手菸」甚至「三手菸」的危害

正反辯論進行中,正方代表指出,若真以「國民健康」為首要考量,全面禁止新興菸品才是對於台灣利大於弊的選擇。新興菸品的危害並沒有比傳統紙菸來得低,根據美國CDC統計,截至2020年2月,許多吸食電子煙造成肺部受損的案例將近3千例,其中有68人死亡。

正方進一步指出,不論是美國或加拿大,都發現許多患者因吸食電子煙造成肺部產生「維生素E醋酸酯」(Vitamin E Acetate)黏在肺泡裡,造成廢損傷。此外,也有一些個案因丁二酮這些香精成分,造成爆米花肺,甚至只能靠呼吸器維生。許多人認為電子煙沒有二手菸的問題,其實只是因為殘留味道較輕、較不易察覺,電子煙中仍含有丙二醇、二甘醇等有害物質,這些物質一樣會造成「二手菸」甚至「三手菸」的危害。

更重要的是,這些新興菸品最大的問題在於「入門效應」以及青少年濫用,這些問題將讓整體菸害影響範圍大幅上升。根據美國統計,青少年若在2年內吸過電子煙,嘗試一般菸品的比例是正常人的6倍,且超過6成會產生只菸與電子煙雙吸的狀況。

美國FDA也指出,美國在法律明文禁止青少年使用電子煙的環境下,2011年只有1.5%高中生使用電子煙,但到了2018年已經增加到20.8%。我國目前也是全面禁止,但根據2019年青少年吸菸行為調查,光是該年就已經有5.6%的高中生、2.5%的國中生,推估有超過5.7萬民的青少年在使用電子煙,使用理由竟是因朋友都在吸。日本研究也發現,從2015-2019年青少年使用加熱菸的比例增加8倍,這些新興菸品的出現讓青少年對菸品產生更大的好奇心和吸引力。

《菸草控制框架公約》中的誓言就明定,應該深切關注全世界的兒童青少年吸菸,以及其他形式菸草消費的增加,特別是開始吸菸的年齡越來越小的問題。

新興菸品可以幫助戒菸?

而另一種社會看法是,使用新興菸品可以幫助戒菸。

對此,正方代表指出,若是希望戒菸,表示價值上認同「吸菸」這件事是個危害,因此首要應是找醫療專業人士尋求協助。況且加熱菸本身就含有尼古丁,電子煙的菸油雖然不必要有尼古丁,但根據食藥署調查,高達8成電子煙含有尼古丁成分。

反方認為電子煙比傳統紙菸相對可達到減害的效果,且強調政府仍可以從很多管道管制,並以英國為例指出該國管制制度相對完整,接觸電子煙後再接觸紙菸者小於1%,實際上政府是有辦法做到的,若紙菸使用者可透過新興菸品減害,為何不能尊重個人的選擇?但對此,正方認為「減害」仍會造成危害的產生,應盡量減少國民暴露在菸害中,才是對這個社會最大的利益。

中研院法律學研究所副研究員吳全峰也指出,開放國家之社會政治因素與歷史背景不能忽略,像是紐西蘭衛生部在12月9日發布一項新的禁菸政策,稱最快從2023年開始,但紐西蘭將禁止2008年以後出生的所有國民購買香菸(New Zealand to ban tobacco sale to people born after 2008)。他認為,究竟是對誰減害,也要好好思考。

他提到,關於「健康人權」與「自由權」的拿捏還得深究,究竟開放新興菸品會使目標更容易達成或更難達成?吳全峰認為,生理傷害非唯一管制理由,對既有公共衛生成果(菸害防制)之影響也是核心。

台大醫院家醫部主治醫師郭斐然也強調,美國FDA只有通過加熱菸為「減少暴露」產品,不認同是「減害產品」,「菸商目前已有的是『減少暴露』的證據,但沒有『減害產品』的證據。」

*為揭露菸商真面目,扭轉網路充斥菸商扭曲誤導的現況~由國內權威醫師組團隊開設「台灣拒菸聯盟」此專頁。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