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結合體驗式經濟和生物科技 藍染文化的復興

2022/03/20 23:52
2,277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早期三峽是北台灣重要的染布業中心,因氣候和地形適合種植「馬藍」,藍染文化也因此盛行,雖然因為化學染料的崛起,手工藍染一度沒落,但藉由結合歷史導覽和DIY手作體驗,不只使遊客日益增加,也更加推廣了此友善環境染料。

三峽的染料品質極佳,所以早期不僅賣到全台各地,甚至出口到其他國家,所以短短260公尺的老街就聚集了許多家染坊,但因為機械化染整的出現,逐漸取代了用植物提煉較耗時的天然染料,藍染文化便逐漸沒落,直到政府開始重視復興三峽老街,此文化才得以再次被還原。三峽藍染遊客服務中心 店長 劉永豐表示:

「那個時候剛剛開始有文化資產保護法,就是政府把你列為古蹟以後還要做一些研究調查,維護修繕的動作,所以就找了很多文史工作者去調查三峽老街,一調查才知道,竟然還有這麼多染坊,而且每一家染坊有很多的故事,所以當時就認為這一定是台灣在地的傳統文化,所以就結合工藝研究中心,有效率有系統的把藍染技術還原回來。」

此外劉永豐也提及,因藍染相當天然,所以其製作時產生的泡沫,將它乾燥蒐集起來磨細以後就是非常好的中藥材,和快速時尚造成的化學汙染相比,藍染就不只是傳統工藝,也是非常環保、友善環境的綠色產業。而在時代的變遷下,傳統產業也必須面臨改革,對此劉永豐表示:

「如果要發展這樣的產業,我就不能夠只是採野生的,所以兩三年前我們就開始輔導一些農民契作,自己到山上種植品質更好。我們其實也會擔心如果很多人種,後續賣不出去怎麼辦,因為天然染色畢竟需求的量也是有限,其實它不只可以做染料,它還可以吃,也是非常有名的中藥材,所以我們今年也開始跟中國醫藥大學合作,把它變成台灣的中藥材,這個也是非常好的管路。所以除了這個體驗式經濟、品牌甚至生物科技,它有很多值得做的,我們現在就在朝這個方向前進。」

劉永豐希望透過遊客來這裡聽他介紹藍染文化,及親自體驗手作各種藍染商品,能讓小朋友的心中埋下一顆種子,讓他們在長大後面臨選擇較貴的手工染和便宜的化學染時,可以選擇對環境較好的手工染,也希望透過教育,推廣民眾去了解和實踐這一塊。

以上新聞由華岡電台記者   蘇羿文   採訪報導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