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加泰隆尼亞省敲響鬥牛表演業的喪鐘 (編譯)

2010/08/14 12:11
2,790次瀏覽 ・ 4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4
檢舉

 加泰隆尼亞省敲響鬥牛表演業的喪鐘

< Catalonia has sounded the death knell for bullfighting >
 
文章來源 : 衛報(the Guardian)

作者:Miguel-Anxo Murado 
編譯:李秉朔 國立中正大學哲學研究所、哲學與公共事務研究室成員 
 
加泰隆尼亞省敲響鬥牛表演業的喪鐘,此事在西班境內沸沸揚揚,簡直鬧翻了天。該省禁止鬥牛表演加速這個行業的凋零。

我知道聽起來很起怪,但是,當我得知加泰隆尼亞省議會通過禁止鬥牛的時後,想起的卻是卓別林。

看官請忍耐一下。20世紀的西班牙,鬥牛的電影開始引起大眾注意,新演員必須被安排在鬥牛場景。那是眾所皆知的鬥牛鬧劇(charlotada),模仿卓別林的演員表演鬥牛,一切皆虛假只有那隻鬥牛是真的。電影十分荒謬可鄙,當然,贏得巨大票房。這類電影數量何其多,到我現在這個年紀,還會在鄉村園遊會看到。

雖然我的家鄉Galicia是鬥牛色彩最為淡薄的地區,我註定不可能成為鬥牛迷的,但卓別林被牛角頂撞,在那個年代深植孩童們的心靈。我也非立場鮮明的反對者。當某些人長年發表鬥牛論戰,我則深思支持與反對雙方的價值所在。或者換個方式說,我已經漸漸習於兩者彼此不相容。

我相信鬥牛狂熱者所說的鬥牛狂歡若不保存,供應表演的鬥牛會絕種。但他們亟欲用科學方式證明鬥牛不會蒙受各種折磨與苦痛這點可就輸了。動物保護人士主張鬥牛表演十分殘酷正確無誤,甚至1940年去馬德里觀看鬥牛表演卻感到暈眩的納粹頭子Heinrich Himmler也如此認為。不過,保護動物人士堅持鬥牛表演毫無藝術性,我認為是錯的。若他們的想表達的是藝術必須顧及道德,才需要更多討論。

事實上藝術家(鬥牛士)在鬥牛場裡,為的就是殘酷,或是說野蠻之美。海明威因為相同理由愛戰爭,畢卡索持同樣理由愛女人(「愛」在這裡沒有道德意含)。這兩位藝術巨擘想必同意加省議會對鬥牛的定義:野蠻,過時。

過時。鬥牛表演這種狂歡會,數十年來履遭批判,就像鬥牛飽受折磨。人工培育的鬥牛的品種早從內戰時期(1936-1939)便不曾復原,包括鬥牛經歷了一次不為人知的種族滅絕(他們在飢荒那幾年被人吃光)。假使鬥牛業有過短暫的復甦,也只是少數明星鬥牛士的緣故。最後,鬥牛士步履蹣跚,面對比四肢腳的鬥牛更強大的對手:足球員。我父親曾告訴我,馬德里的理髮師父詢問顧客選擇哪種聊天話題:「足球,還是鬥牛?」很快的,選項一面倒向足球,而非鬥牛。

有人把禁止鬥牛表演歸功於想要抹去西班牙傳統的加泰隆尼亞國家主義者,但他們搞錯了。事實上,那些請願的只有動物權利運動人士,其領導人是個阿根廷人,而那群國家主義者對禁止鬥牛表演則是投下反對票。真相很簡單:傳統不必是老舊的,一樣可以生存;鬥牛表演被興趣缺缺的鄉愁勉強支撐,在西班牙各地逐漸凋零。加泰隆尼亞省的禁止不過加速鬥牛表演業的衰敗。

要求保護鬥牛狂歡會論點就像宣判死刑:鬥牛是風俗,該當被保護。很可笑的,西班牙風的傳統在法國南部尚博得滿腔熱情。就算如此,總有一天,品種鬥牛將會因人類無力可圖而絕種。(真是美事一樁,否則牛隻生來只有被折磨虐待的份)

宣佈鬥牛已死的號角響起。只不過,號角聲是為全世界鬥牛表演而吹響,而非鬥牛場中那隻悽慘的鬥牛。卓別林到底復仇了。

http://www.guardian.co.uk/commentisfree/2010/jul/29/catalonia-bullfighting-death-knell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