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客以心看景 用腳作畫,縱手放色 知其勢 取其質
登山客以心看景 用腳作畫,縱手放色 知其勢 取其質
※ 「爬上山頂寫生,感覺到身臨高山峻嶺,胸懷格外曠達,面對大自然的一切現象,顯得都市生活的無限狹屈,領略到描寫風景,必須接近大自然,探求真實,才能觸動『美的靈感』。」(1956年,台灣山岳畫家呂基正登上玉山寫生時的感言) ※
把登山和畫畫當成日常,也算是平常生活之一部分,登山界有數位對繪畫很有興趣也極具天分者,每能將上山後之所見、所感、所想、所悟化為線條與色彩。因為實際深入崇山峻嶺間,身歷其境融入山的氛圍中,頗能領略大山之形、之勢、之骨、之肌、之理、之韻、之神,並將之巧妙地一一展現在畫紙畫布上,山、人與畫所交織出的旖旎纏綿之境,引領且震撼心靈的同時,屬於山及登山的味道盡在其中矣!
山有多遠,腳就有多長,畫作就有多精彩!攀登的情與繪畫的心合而為一,縱身快意於山,綺麗景致入畫。將登山藝術化,藝術登山化;山域是畫布,也是生活的調色盤;登山本身就是畫作的一部分,山中有無盡的靈感,步步充滿美感,登山與繪畫彷彿就是人和山和大自然本身的完美結合,此之謂「以藝術之名,行走大山」,用心、用腳、用手在行山藝術中,捕捉景觀、沒有過多的造作,任運跌宕、渲染開來,畫裡的元素就是一步一腳印的汗水靈感與悟性,以繪畫方式加以詮釋、演繹,獨自發想、揣摩、創作,在畫紙畫布上讓山、讓登山繼續延伸,繼續精彩。自然擴大了山域的藝術空間與可能,如此的作品其藝術魅力是很誘人的,讓欣賞者心嚮往之,甚至因而走上山…去如響斯應?
把大自然的山勢美景搬進室內畫紙畫布上,室內室外都是山,山與人沒有距離,都一併交融在畫作之中!向蒼穹抓取不同層次的藍,向山脈借點深淺不一的綠,用疲憊的汗水來調色,透過不同的視野和沉澱後的心靈筆觸,融入一山一水、一花一木的山境意象,於生活上、在日常裡保存(保留)和諧而美好的行山記憶、情感與質感。如果你是佇足畫作前的觀賞者,眼裡心中是不是一片舒坦柔美?精神上是不是也被注入一股如山泉般的沁涼?因為,此時,你也屬於山!
行山作畫要有點登山的能力與畫畫的慧根,將一路走來的山景山情,讓它化作升沉浮泛的筆觸,一一去捕捉山的靈韻與山的喜怒哀樂,「山,一直都有股莫名的魔力吸引著我前往。走入山中,不管身在何處;舉目所及,盡是蒼鬱的林木、遼闊的視野。在這裡,可以很容易就體會出大自然生生不息的最佳詮釋。(台灣山岳畫家呂基正)」誠哉斯言!不入山焉知山?不登山而畫山,可能會有隔靴搔癢之弊?深入崇山感受山的靈氣,昇華行山者的藝術境界,且可激發其創作慾念。是以,台灣有幾位行山者兼畫家,觀賞他們的畫作宛如重作一趟山行,熟悉的景致、似曾有過的氛圍,感同身受不亦樂乎?
不動就沒有畫。繪萬幅畫,登萬重山。靈魂到不了的山域,繪畫可以。行山畫山是美的藝術的表現,而山及登山的一切就是藝術美的載體。百岳老查既羨慕又佩服那些帶畫具行山的人,走到哪畫到哪,用彩筆塑造胸中丘壑及心中之境,隨手畫去,皆為山水傳神!
~ 百岳老查 2022.06.27.
附 記:
如果登山畫作是一種聲音,那麼所傳遞的就是山的聲音以及畫家行山的共同心聲,讓觀賞者感覺到畫作與山那種餘音繞樑!甫於新北市板橋藝文中心結束「山色」水彩創作個展(2022.06.09-26)的女山友魏萩萍老師,她行山也畫山,雖非美術科班出身,但她那股行山與作畫之毅力,著實令人佩服。據悉,她因受同是登山畫家的巴力先生之激勵而踏入繪畫之林;另,她也參加登山社團,接受並學習登山觀念、技術與安全諸相關訓練。也許是天分吧,她輕易的將繪畫與登山縝密結合一氣,她說:「山裡隨處可見豐富的生命力,走在山裡所見,常讓我有無法形容的感動,繪畫是一種媒介讓我把那份感動記錄下來並分享出來,心中只期許未來還能像現在忠於自己最初的心繼續下去。」日前她已考上台藝大在職專班,將接受不同層次的訓練。祝福她,畫藝精進,行山以赴。照片一.是魏萩萍山友本次個展的看板畫作;照片二.是百岳老查日前的塗鴉之作,與魏老師的畫作一併PO出,似乎有點不揣淺陋的獻醜,但塗鴉練習的心、的膽就跟登山一樣的勇猛!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