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無人滿意的核電廠續命方案:德國廢核最後一哩路的峰迴路轉

2022/10/06 10:46
2,144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今年9月5日,德國聯邦經濟氣候部長、同時也身兼綠黨黨主席的哈柏克(Robert Habeck)宣布延長「伊薩2號(Isar 2)」和「內卡維斯特海姆(Neckarwestheim」2座南部核電廠的除役期限至明年(2023)4月,不使用新的燃料棒,僅作緊急備用電廠。

能源轉型是否有回頭路? 原本計畫今年底全面廢核的德國,政策卻因為俄烏戰爭、能源危機與國內政治局勢動盪出現變動。使得德國新任總理蕭茲,最終沒守住梅克爾訂下的廢核年限。

核能在德國的發展史

如同多數西方工業國家,在1960~1970年代德國開始發展核能。1962~1989年期間德國陸續建造了32個核電廠。2004年,核電佔總發電量的32.1%,為歷史上的最高峰。

照片

德國核電佔比。圖片來源:作者自製 (資料來源:Statistia

然而,反核運動也同步展開。德國的反核運動最早可追溯自70年代,當時曾有過長達9個月的維爾(Wyhl) 核電廠占領行動與5萬人的反對布羅克多夫(Brokdorf)核電廠遊行。

雖然至90年代的主流政黨 (基民黨、社民黨與自民黨)聯盟仍表態支持核能,但1983年以反核運動為主要議題的綠黨首次入主國會,和1986年的車諾比事件,成了民意轉向關鍵。2011年福島事件後,國會在當年6月即通過了漸進式廢核政策,預計於2022年完全廢核。

鬆動的反核民意與德國政界

「全面廢核」是德國自2000年來的長期政策目標。預計今年底將關閉德國唯三仍在運轉的核電廠 。然而烏俄戰爭卻讓許多人開始質疑,德國是否會為了補足天然氣缺口與減碳目標而逆轉廢核政策。國際能源署(IEA)今年的報告更是強調,核能將是全球走向淨零過程中不可或缺的要角。

德國廢核的民意基礎也似乎有所鬆動。去年(2021)德國民調機構YouGov報告指出,只有34%德國受訪民眾認為再生能源未來能夠取代所有化石能源而不需要核電。此數字比義大利(52%)、西班牙、丹麥都低,甚至略低於核能大國法國(35%)。

不同政治光譜的媒體也在今年(2022)八月針對三座是否延長使用期限進行民意調查,調查結果都顯示近乎八成的受訪民眾贊成延長使用核電至明年(2023)夏季,甚至包含中立與偏左主流媒體(ARD明鏡周刊)。明鏡周刊的調查顯示,延長使用核電5年的支持率略有下降,(仍達67%),甚至有41%的受訪民眾支持德國新建新核電廠。

照片

德國媒體針對核能延長使用議題之民意調查。圖片來源:作者自製 (資料來源: 明鏡週刊

德國政界不同黨派亦無共識。自由民主黨(FDP)主張德國政府在烏俄戰爭的影響下,應重新審視核電的必要性。基督教民主黨(CDU)黨主席梅爾茨(Friedrich Merz)更在保守派媒體《Bild》發表評論,大力支持現行核電廠延役以應對天然氣短缺的影響。

德國官方與各界皆在六月時表示:「重啟核電不具經濟效益!」總理蕭茲在2022年中的媒體訪問中明確回應,廢核是德國多年來的政策走向,現在的能源結構已經歷精確調整,所有核電廠也將如期在今年退役。。德國聯邦再生能源署今年年中公布的報告亦分析了不同的德國淨零路徑,結論指出今年全面廢核是可靠且符合經濟成本效益的能源轉型路徑。

德國《WAZ》社論引用專家說法,解釋為何僅存的三座核電廠延役無法取代天然氣缺口。首先是天然氣在德國絕大部分用於供暖而非發電。天然氣在德國電力系統中亦常被用於解決再生能源波動性與間歇性發電問題,意即補足短時間的尖峰用電。

核電為基載電力,無法短時間升降來取代天然氣的角色。德國顧問公司Energy Brainpool 的分析報告指出,就算三座核電廠全部延役,最多只能補足全國約1%之用電量,不值一提。

德國聯邦環保署6月時針對此問題發布聲明,重啟核能對天然氣短缺的情況緩不濟急也不具經濟效益。綠色和平(Greenpeace)核電專家史密托(Heinz Smital)在7月接受媒體採訪時也提出類似主張,認為現有核電廠完全無法補足缺口,且為符合現行的核安標準也必須投入更多資金維修,經濟效益低。

照片

南德核電廠Isar 2。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

史密托認為,德國應將資源主要投入在提升能源效率與推廣再生能源,才能有效應對能源危機。

負責營運此三座核電廠的公司RWE, EnBW 和EON也在六月媒體採訪中聲明,年底關廠計畫不變。若要延役,在技術上困難重重、環評流程更是冗長繁瑣而不可行。

然而,看似已蓋棺論定的廢核年限,卻在今年9月初出現政策轉向。

能源危機、壓力測試與政界紛擾下的折衷

照片

德國聯邦經濟與氣候部部長哈柏克。圖片來源: wikimedia commons

2022年將是西歐的嚴冬。德國媒體《Focus》預計今年10月開始,每個家戶的暖氣費將上漲近140%。德國仰賴的北溪一號(North stream 1)天然氣管今年已遭逢數次斷氣,許多鄉鎮也擔心,不穩定的天然氣供給恐將導致部分地區頻繁的停電事故。

這些迫在眉睫的能源危機,都讓核電是否展延成了政界的重大議題。

媒體《Clean Energy Wire》報導,德國今年8月進行了數週的壓力測試,模擬如乾旱、低水位、法國供電減少、烏俄戰爭與能源危機等各種影響因子之下德國的冬季供電狀況。結論為供電吃緊狀況「可能性極低,但仍須做事先準備」。

9月5日,德國聯邦經濟氣候部長、同時也身兼綠黨黨主席的哈柏克宣布延長2座南部核電廠「伊薩2號(Isar 2)」和「內卡維斯特海姆(Neckarwestheim)核電廠」的除役期限至明年(2023)4月,不使用新的燃料棒,僅作為緊急備用電廠。北部核電廠則將如期除役。如此將不違反德國的去核政策目標。哈柏克也表示,再生能源在南德這幾年的進度不如預期,以致仍須仰賴化石能源。

這樣的妥協仍招致各方反彈。保守勢力如基民黨(CDU, CSU)、自民黨(FDP)和極右翼政黨德國另類選擇黨(AfD)皆大力批評。CDU稱其為「致命性的錯誤決策」。來自自民黨的財政部長林德納(Christian Lindner)主張,德國應該重新檢視其能源政策並將核能納入能源配給的長期規劃。

E.ON在內的多家核電營運業者,對展延政策也相對悲觀,認為核電對供電吃緊情況是杯水車薪。德國知名環保團體如自然保育聯盟(NABU)、德國環境行動聯盟(Deutscher Umwelthilfe , DUH)、綠色和平(Greenpeace)接連發表聲明譴責。

綠色和平指責德國政府背棄了得來不易的廢核全民共識。這項決定也將繼續延遲南德再生能源的發展。NABU則擔憂持續使用核電帶來的安全問題與核廢料處置。

自然保育聯盟執行長克魯格(Jörg-Andreas Krüger)指出:「今年歐洲不少核電廠因為缺乏冷卻水而被迫停機,證明核電並不是(大眾所想像的)完全可靠的電力來源」。德國環境行動聯盟(DUH)呼籲聯邦議會、尤其綠黨黨團應否決此項決議,政府應將更多資源投入工業節電與南德再生能源發展。

19日,預期延後關閉的其中一座核電廠「伊薩2號」發生閘門洩漏( valve leak)而必須緊急維修,該電廠營運商Preussen Elektra對外表示無法保證能順利延後至明年4月關閉。德國聯邦環保署則承諾將會把新變數納入考量。

德國廢核政策與進步派政黨前路如何,恐怕仍端看德國是否能順利度過能源危機下的嚴冬。

 

【參考資料】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