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失能」是精神科服藥人最大的痛

2022/10/07 18:50
18,121次瀏覽 ・ 12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照片

撰文/公民人權協會研究調查小組

精神科藥物可能造成一個人的失能,這說不定是開藥醫生最不想讓你知道的事情,也是很多服藥者最後悔的事情。

精神科藥物造成可怕的失能困境

多位受害者向公民人權協會控訴藥物造成失能的可怕困境。

周小姐服用精神科藥,諸如安眠藥、憂鬱症藥和控制情緒的藥,白天飯後吃這麼多的藥,讓她連工作都快做不了,但仍失眠。反應變很慢,理解能力出了問題,記憶力也變差。她聽不懂上司交待的事情,經常恍神沒。老闆認為她的反應很差,她也承認,吃藥後的自己,也真的忘記事情,沒有辦法注意到細節,她曾經一年換過24個老闆。常常換工作,讓她時時都處於擔心、害怕的狀態。

前美國國家精神衛生研究院院長,史蒂芬海曼(Steven Hyman)是神經科學家,他表示,抗精神病劑、抗憂鬱劑以及其他的精神藥物,「對神經傳導物質的功能造成擾動」。在分析精神科藥物的論文中,他描述:用藥物治療前,被診斷為思覺失調症、憂鬱症、以及其他精神疾病的患者,並未苦於任何已知的化學失衡。一旦使用精神科用藥,就像是以某種方式破壞了神經路徑平常的運行,患者的腦才開始異常運作。(註1)

美國著名精神科醫生彼得布利金(Peter Breggin)在著作《為藥瘋狂》中寫到,精神治療藥物必定會損害大腦,導致神經損傷。情緒反應有賴大腦功能,但精神治療藥物使得一個人基本的情緒訊號變得遲鈍、混淆。

藥物可能會帶給服藥者錯誤的正面訊息,或是錯誤的負面訊息,而兩者皆可能造成服藥者相當錯亂的行為。(註2)

精神科藥物扭曲了真實世界的訊息

有時,藥物會帶給我們「錯誤的正面」訊息,如人工快感和陶醉感。當服藥人感到陶醉時,事實上可能仍陷於不滿、挫折的狀態中,也可能正面臨著巨大的危險。

這種現象,譚先生曾有經驗。有一次他走在橋上散步,「看到」橋兩側是平坦的河面,襯托夕陽美景,他想摸摸美麗的河水。正俯身向前,用邏輯一想,不對啊!正值枯水期,河面不可能觸手可及。回神過來,張望四周,再看一次橋兩側,只剩十公尺之下,河床上裸露的大石和泥沙。譚先生斷藥多年後,對於精神科藥物造成的幻覺,仍心有餘悸。

如果藥物給的是「錯誤的負面」訊息,又會發生什麼事呢?由於一般人傾向把負面感覺歸咎於某些事或某些人,所以這些虛假的負面訊息可能會使人做出不理性、破壞性的行為。

小安曾經任職南部科學園區的工程師。他大學是主修機器自動化工程,又在工業園的高科技廠工作,過去邏輯很強。只吃了短短兩個月的藥,在思考和情緒上卻發生了很大改變。不但在簡單的生活行動評估出錯,做事漏東漏西,工作能力明顯退化;並且疑神疑鬼,對人和環境充滿戒心。

小安曾經在恍惚中,半夜偷偷去開瓦斯。尋死的畫面有時會從腦海飄過,有時也會聽到聲音「怎麼不去死一死」。他知道自己決不想死,但必須戰戰兢兢的防備、區別那些雜訊。

精神科藥物可能導致橫紋肌溶解症及傷害神經

有一些精神科藥物,可阻斷多巴胺,致使乙醯膽鹼過度刺激肌肉,進而導致肌肉持續收縮,嚴重的話體溫上升、橫紋肌溶解、腎衰竭,死亡率頗高。(註3)例如2018年五月,有新聞報導現任立法委員,也是資深藝人余天的兒子,患憂鬱症的余祥銓,每天吞10種藥,就因為橫紋肌溶解症,當時緊急送醫救治。(註4)

根據研究,抗精神病藥物會破壞極度複雜、調節運動控制的神經纖維網絡,引發肌肉僵硬、痙攣和各種不同的不自主運動。(註5)藥物引起的遲發性運動障礙會永久損壞嘴唇、舌頭、下顎、手指、腳趾以及身體其他部位自主活動的能力。5%的病患在接受抗精神病藥物一年內會出現這種症狀。(註6)

小安吃兩個月精神科藥物,自行戒斷後,發生肢體抽搐、身體痙攣,和冷熱辨別能力失常的問題,一直持續四年。直到他得到正確的營養資料,開始認真的補充蛋白質和保健神經系統的維他命,整個狀況才好轉。

傳記電影《美麗境界》被精神科置入行銷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約翰納許(John Nash)年輕時被診斷為思覺失調,服藥後因為強烈的藥物副作用,讓他無法思考,於是決定不再服藥。事實上1970年之後,他就再也沒有碰過精神科的藥物。

以約翰納許為主角的傳記電影《美麗境界》,正因與事實太過偏離,長期遭人詬病。《美麗境界》電影中描述納許得到諾貝爾獎時,正在服用精神科新藥。納許本人特別站出來駁斥電影的描述,並且指出編劇的媽媽是一位精神科醫生。編劇母親擔心,這部電影可能會說服民眾停止服藥,於是發揮影響力,讓編劇扭曲了傳記電影的最後幾分鐘。(註7)

由此可見,藥廠和精神科想要隱藏藥物造成失能,編故事、扭曲事實,行銷藥物不遺餘力的功力,大概連好萊塢也自嘆不如。

美國國家衛生研究追蹤思覺失調患者15年研究

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資助的15年研究,由美國伊利諾大學醫學院心理學家馬丁哈洛(Martin Harrow)2007年在《神經與精神疾病期刊》(Journal of Nervous and Mental Disease)第195期,發表了一篇對64名思覺失調症患者,15年追蹤結果報告〈未使用抗精神病劑之思覺失調症患者的治療結果與復原之影響因子〉。(註8)結果顯示,未使用藥物的病人,仍然可以恢復健康,而且比例高達40%,相對服藥者,恢復健康的比例只有5%。

照片

照片
照片

吃精神科藥的諾貝爾獎得主,是假故事。真正的故事是諾貝爾獎得主停止服用精神科藥,最終成功運用理性思維的力量克服妄想。

社會中有很多人因為長期吃精神科藥物而失能,也有人以最少的精神科藥,最短的服藥期;或者沒有服藥,而復原。這些故事,沒有被好萊塢拍攝出來,或是沒有被新聞報導出來,不代表不存在。甚至,可能是大量的存在。請聰明的您,把握自己的知情同意權,深入了解手上那顆小小的精神科藥丸,查出它背後真正的副作用。

在此提醒您,若您有心戒除精神科藥物,請勿自行突然停止服用,這樣可能造成危險,民眾應該尋求有成功協助戒斷經驗的醫師及藥師,協助減藥停藥。

 

★願意減藥戒藥的醫師&診所(CCHR替代醫療資源):http://www.cchr.org.tw/?page_id=445

 

精神科治療受害者報告:https://docs.google.com/forms/d/e/1FAIpQLSeV0uprKLlkGgF3lpO1TX1ghfoNJed…

精神科治療受害者通報專線:0906-529995 市話:07-7228011

CCHR網站資訊:www.cchr.org.tw

FB:www.facebook.com/cchrtaiwan

YouTube:goo.gl/CX9FzB

 

(註1)S Hyman, “Initiation and adaptation: a paradigm for understanding psychotropic drug action,”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 153 (1996): 151-161.

(註2)彼得布利金,大衛柯翰《為藥瘋狂》新新聞文化,2002,p.45, 97, 116。

(註3)威廉威爾許,《營養的力量 修復大腦的關鍵元素》博思智庫,2016,p109-110

(註4)https://tw.appledaily.com/new/realtime/20180521/1358264/

余祥銓住院 抗精神病用藥小心這副作用

(註5)Ty C. Colbert, “Rape of the Soul, How the Chemical Imbalance Model of Modern Psychiatry Has Failed Its Patients”, Kevco Publishing, California (2001), p 106.

(註6)Dilip V. Jeste and Michael p. Caligiuri, "Tardive Dyskinesia," Schizophrenia Bulletin, Vol. 19, No. 2, 1993, p 304

(註7)https://www.theguardian.com/society/2015/jun/02/dont-use-john-nash-schi…

(註8)M. Harrow, “”Factors involved in outcome and recovery in schizophrenia patients not on antipsychotic medications,” Journal of Nervous and Mental Disease 195 (2007): 406-414.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