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鄉民們看過來~電子煙商最新奧歩大解密

2022/10/25 10:16
2,391次瀏覽 ・ 42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鄉民們看過來~電子煙商最新奧歩大解密
家長教育、衛生醫事團體急籲:勿再向菸商妥協、本會期完成修法
 
  

立法院訂本月28日(周五)將針對「菸害防制法修正草案」進行朝野協商,包含家長團體、健康團體、衛福部、教育部、各黨派立法委員等都有共識,為維護國人及年輕世代的健康,強烈呼籲這個會期一定要通過菸害防制修法;需要擔心的是,菸商雖是檯面上同意修法,卻在私底下透過各種管道,百般阻撓!

台大醫院家醫部郭斐然醫師指出,最近就有一本書,7成內容在描述美國電子煙商的興衰故事,另外3成內容卻包藏菸商的「新型菸品減害」行銷。郭斐然說,在電子煙商鋪天蓋地的傳播下,不只林襄貼文說「電子煙應該不算菸吧?」,似乎一些網紅及年輕人也一樣,受到電子煙的持續危害而不自知!

郭斐然醫師進一步指出,因為報紙與網路推薦,最近很多專業醫事人員發現新推出的一本「描述美國電子煙巨獸Juul興衰」的翻譯書籍,但感覺好像在為電子煙洗白?!郭斐然說,此書以7成內容講述Juul如何崛起,成為全美第一大品牌,且在2019年、上市的第四年,就造成全美超過530萬名青少年使用電子煙,其中380萬名青少年是直接使用Juul;同時,該(2019)年8月起,美國爆發一連串的「電子煙相關肺傷害」(EVALI)事件,接著Juul官司纏身遭到美國各州政府提告,還有FDA勒令下架禁售的過程,整個看似在揭露電子煙的危害,但實際上是用另3成的內容來行銷菸商「新型菸品是減害產品」的誤導資訊。

董氏基金會林清麗主任指出,菸草公司除干預政策、介入修法外,從未停止以各種方式促銷新型菸品,近期一本以電子煙商故事為名,卻行銷「減害」、「可以戒菸」、「輕鬆轉換」、「只是蒸汽」、「不會致癌或心臟病」、「比戒菸藥物有效」、「專家推薦」、「好產品才會吸引青少年」等內容的書籍,讓基金會同仁受到一些詢問,林清麗說,為對抗菸商干擾立法協商及持續誤導年輕人,董氏基金會從新書內容整理「電子煙商最新8大行銷術語」,由國內菸害防制與臨床戒菸專家,包括羅東聖母醫院副院長賴志冠醫師、高雄榮總薛光傑醫師,以及台大家醫部郭斐然醫師、江建勰醫師等聯手拆穿,提醒大家千萬別上當!  

照片

全國家長會長聯盟黃正銘理事長說,WHO已明確指出「菸商的目的很簡單,就是讓新一代對尼古丁成癮, 而新型菸品則是菸草公司的捷徑」!黃正銘進一步指出台灣已經超過15年未修訂菸害防制法!但過去的一年,香港與澳門先後已通過「雙禁電子煙與加熱菸」。我們為了台灣年輕世代不再成為菸商的「癮下囚」,將結合各縣市的家長團體一起站出來,監督本周五立法院的菸害防制法協商,共同對抗菸商干擾,促請這會期完成修法~禁止所有新型菸品並逐步終結已經合法百年的紙菸。

照片

 

電子煙商 最新八大行銷術語

菸商最新行銷術語 事實真相
1.減害?
世界衛生組織(WHO)指出,所有菸品都是有害的,沒有所謂減害的菸品。
電子煙多含高量尼古丁鹽,作用快、成癮度高,不僅傷害腦部發育,更可能造成坐立不安、焦慮、憂鬱等戒斷症狀。電子煙沒有減害的效果。
2.戒菸?
WHO提出警告:「沒有證據證明電子煙是安全且可以幫助戒菸」。
使用電子煙停止吸菸的人,80%會持續使用電子煙,只是延長菸癮,並非戒斷菸癮。
3. 尼古丁不是直接導致癌症或心臟病的東西?
尼古丁目前不確定會直接致癌,卻確定和心臟病直接相關,現有相關研究達數千篇。菸商只提及不確定的癌症,掩飾心臟病的危害。
4.釋放的只是蒸氣?
電子煙加熱產生的依然是氣溶膠,有PM2.5等危害物質!菸商卻誤導沒有燃燒、只是蒸氣而已。
5.完全轉換?

(紙菸→電子煙)

2/3的電子煙使用者會變成「雙重使用者」,使用了電子煙,卻戒不掉紙菸,更會增加呼吸道和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6.使用電子煙比用尼古丁替代療法戒菸成功率高?
必須徹底戒除尼古丁成癮才是真正戒菸,煙商刻意誤導吸菸者不須辛苦戒菸,只要輕鬆轉換。使用電子煙初期的完全轉換不等於戒菸,電子煙的實際戒菸效果不彰,不到尼古丁替代療法的一半。
7.「專家」同意電子煙危害比紙菸小?
WHO強調電子煙有害,美國FDA也重申目前有害物質含量減少,不代表健康危害降低。
電子煙導致美國年輕人淪陷,讓吸菸者延緩戒菸時機與減少戒菸意願,這才是專家們齊聲反對的。
8. Juul效果特別好?所以會吸引一定數量的青少年?
Juul開發強效的尼古丁鹽,成癮性更快、更強,這就是菸商所謂的效果特別好?
美國曾高達380萬名青少年使用Juul,是Juul鎖定青少年行銷而導致濫用。

諮詢專家:羅東聖母醫院賴志冠副院長、高雄榮總戒菸治療管理中心薛光傑主任、台大醫院家醫部郭斐然醫師、江建勰醫師
製表:財團法人董氏基金會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