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重建水塘文化 從裝置藝術做起

2010/09/28 16:20
2,282次瀏覽 ・ 1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1
檢舉

【記者潘亭樺/嘉義鹿草報導】

  「從藝術介入社區,到社區介入藝術,他們在創作中找到對社區的信心!」駐村藝術家曾年有說。今年鹿東社區配合藝術家駐村計畫,由藝術家帶領社區居民著手進行社區美化工作,以村落的中心埤頭堀為起點,結合紅磚古屋和埤塘文化,用裝置藝術打造社區新面貌,也讓當地居民重新認識鹿東村。

  走進鹿東社區,不難發現一個大大的水塘坐落在社區中央,這個大水塘繫著鹿東居民對村落的情感和回憶,它就是埤頭堀,過去的埤頭堀裡養滿了魚苗,養魚的獲利是社區居民共同擁有的,他們將這筆經費支出在當地的信仰中心-泰安宮的廟會上。光復之後因為土地重劃的關係,埤頭堀的土地權改為私人所有,儘管如此,地主仍願意提供土地使用權讓鹿東村舉辦「涸魚文化季」與民眾同樂,享受抓魚的樂趣,在這次社區美化的活動中,埤頭堀無疑成為美化的起點,曾年有帶領著居民們在埤頭堀的東、西、南、北、中五個位置設立裝置藝術。曾有年表示,埤頭堀和泰安宮是鹿東村的生活中心,基於讓生活和藝術結合的理念,他決定用裝置藝術結合埤頭堀和五營信仰的常民文化特色,透過廢鐵、舊窗框、壞掉的水泥管等素材,打造藝術相框,讓居民們可以在框框內隨意取景,找出鹿東村的美麗風景。

  鹿東村裡除了埤頭堀這個特色景點外,在埤頭堀旁還有一條美麗的巷子,巷子的兩側滿是紅磚古屋,鹿東村裡老一輩的居民總是在晚餐後坐在水塘旁望著巷子的那端談笑著,再加上曾年有在逛完鹿東村,和村民聊天後發現,村民們多半看不見自己家鄉的美麗景色,對於這次改造社區的活動也缺乏信心,因此村長陳重安和曾年有討論之後決定,用「紅磚下的笑聲」當作這次社區美化的主題,並用此概念做為社區美化的核心理念,重新喚起村民對於當地社區的情感認同,並且採用藝術相框的想法,讓鹿東村的村民重新認識自己所居住的地方,並且找回對社區的自信。整個社區計畫時間長達一年之久,陳重安說:「社區美化是一條漫長的路。」雖然當地不乏年輕志工出力幫忙,但經費不足,再加上老一輩的居民對於藝術和美化社區這件事,並非抱著支持的態度,這也讓「紅磚下的笑聲」在執行上遇到了些困難和挫折。


  「我們要讓藝術和生活結合,讓村民自行發想,讓社區介入藝術!」 曾年有指出,居民們一開始對於創作藝術這件事情十分缺乏信心,在藝術創作的過程中不停的尋求認同,不敢有自己的想法,但在經過三個月的創作時間,和曾年有的鼓勵,居民們慢慢在創作中找到熱情和信心,裝置藝術製作團隊的柯文標目前正在做一隻大大的眼鏡框當作最後一項裝置藝術作品,眼鏡框的創意發想便是來自於村裡某位幹事鼻梁上的黑框眼鏡,曾年有說:「接到他們的電話說要用眼鏡框當作品時,我真想立刻回到嘉義!」從生活中取材,讓社區生活和藝術結合,這就是這次活動的目的!柯文標也說,拗鐵圈、焊接這事已經變成他生活的一部份,只要有空閒時間他就會開始動手做裝置藝術,生活有了新的目標變得精彩又有趣!

照片


居民動手做藝術,ㄧ同用創意裝置碑頭堀。      記者潘亭樺/攝影

 

  「紅磚下的笑聲」成果展演預計在今年的十月十七日和「涸魚文化季」同時推出,雖因凡納比颱風來襲為當地帶來災情而延誤了作業進度,但是居民們仍賣力地進行著手上的工作,因為鹿東村的村民們無不希望可以重新找到埤頭堀的利用價值,代代延續水塘文化,讓所有來過鹿東社區的人能夠愛上埤頭堀、愛上鹿東村。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