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有機書店 找尋自我的起承轉合
【記者 楊岳林/台中清水報導】
隱身在住宅區的悠閒小天地
位在台中市清水區的「転和制作所」在當地已經經營了一段時間,是由從事室內空間設計的陳以寰親手設計的夢想,於2019年租了一塊地,為期一年多的時間請人施工、自行監造,慢慢的從一片空地到蓋好一棟房子。「転和制作所」建築外觀以白色為主,一眼望去很難不讓人注意到這棟神秘的建築物,湊近一看,透過玻璃可以發現裡面擺放了許多書籍,溫馨的佈置也讓人不禁想在這裡多停留片刻。
転和制作所創辦人陳以寰。(攝影/楊岳林)
打造屬於彼此的圓夢空間
有了一個能夠與大家分享的夢想空間以後,転和制作所在這段期間裡也陸陸續續注入了許多合作活動:親子黏土課、手沖咖啡、回家菜取貨、讀書會、孩子市集、親子食農DIY等等。一開始是只有陳以寰自己,到後來開始有一些夥伴的加入,合作方式是由陳以寰提供一個空間,夥伴們召集來先是幫忙協助處理転和制作所的活動,而同時也會提供地方讓夥伴們自己的夢想或是才能有一個展示發揮的機會,陳以寰解釋道:「像是天花板上面吊的編織手工藝就是其中一位夥伴製作的作品,一來我也需要這個裝飾,二來或許他還有機會變成一個商品。是我的幫手也有點像我的合夥人那種概念,也因為如此我們慢慢開始有這些手作的課程,如果沒有這位夥伴的話,我也不會有這樣的活動產生,所以我們之間的關係其實是蠻特別的,是用我分享空間,他分享他的其他能力,然後大家一起在這個地方,讓更多可能去發生。」
圖為夥伴製作的手工編織品。(攝影/楊岳林)
好的出發點帶來不一樣的收穫
還有比較特別的像是回家菜取貨的活動,「回家菜」它其實早在七、八年前開始執行,除了販售菜也有水果、牛奶,演變成的一個小小的組織,就稱呼為「回家菜」。回家菜剛開始要進行這個計畫的時候需要一些取貨站,而転和制作所這邊則是清水的取貨站,而發源其實是由梧棲的取貨站最先開始的,「回家菜」是以計畫性種植的方式去支持固定的農友,現在也已經有30個消費家庭來共同參與。転和制作所也因為透過夥伴們幫忙回家菜的銷售,慢慢的陳以寰發現夥伴也有料理的才能,開始有了料理親子課程的出現和販售熟食的部分。陳以寰說到:「其實煮的夥伴也是媽媽,大家在食材或者是烹飪的方式都會蠻重視健康這方面,煮出來就是會讓人感到非常安心的料理。」
轉變的契機 有機書店的誕生
而転和制作所最初的工作室活動就是這些,但是慢慢地就遇到疫情,陳以寰開始發現可能要再有一些些的改變,陳以寰希望這個空間有一個明確的定義,開書店其實一直是陳以寰所嚮往的,而陳以寰自己也是非常愛看書的人,但是礙於大家先入為主認為開書店不會賺錢和基於現實考量,就一直沒有真的執行。後來經過好幾次的深思熟慮及無解後,陳以寰意外在網路上搜尋到「有機書店文旅」,於2022年5月20日開始跟創辦人盧文鈞合作,將「転和制作所」正式改為「清水転和有機書店」,陳以寰表示:「其實也只是把自己某一部分的空間共享給書店的那種概念,然後就是我當時反正就先做再說,後來覺得這裡的環境開始因為有機書店有一些發酵,是當時我可能意想不到的。」有機書店創辦人的每一家書店都是推廣閱讀,用這樣閱讀交換金的方式去做這個基本規則,交換金後來的用途拿去做像是開設書店的讀書會,舉辦市集、料理手作、親子等活動。讓來書店的人不僅能好好放鬆看書,也能成為大家體驗各種美好事物的地方。但陳以寰本業還是持續並行中,畢竟一個人的能力有限,所以書店其實蠻多時間都是由夥伴們在幫忙。
圖為清水転和有機書店外觀。(攝影/楊岳林)
與人交流 激起深刻的漣漪
在開書店這些日子,慢慢的也讓陳以寰重新開始跟客人產生共鳴或者是互動,陳以寰說道:「有一些客人來書店,其實就是想找人聊聊天,分享一下他們目前的生活狀況,帶來交換的書可能就是跟那一部分有關,分享他生活裡感動的地方或是他的煩惱,而且我會覺得是很深刻的一件事,因為他們那種分享是非常內在的。」這對陳以寰來說既是開書店的發酵也是人生的啟發。清水転和有機書店從最初的転和製作所到如今的模樣,除了陳以寰秉持的初衷和夥伴們的共同努力下,實踐了聚在一起就是轉動無限可能,一加一大於二的転和理念,更多人的加入也讓這個地方成為了大家的夢想基地。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